在清晨薄雾的笼罩下,杭州西南的富春江畔有一个远离城市喧闹的古村落,显得格外闲适与静逸,潺潺的溪水、静静的山峦,将石舍隐藏在了翠峦叠嶂的群山之间、富春山水的边缘。年央视曾经在一档《中国医药》的节目中介绍了一个“无癌村”——石舍村,这更为这个群山深处的小村庄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在这个距今已有多年古村里,山青、水秀、树古、茶香、地福、人美,一个现代都市人渴求的“山水梦境、心灵家园”已跃然眼前。
石舍与建德、浦江交界,属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据《桐庐县地名志》记载:“方姓迁此定居,初筑石墙草舍,故名。”那些最早来此定居的方氏先民,就地取材,将溪中的卵石垒砌成外墙,利用山上的茅草作为挡风避雨的屋顶,筑成居住的屋子,故名石舍。
石舍村是桐庐市内面积 的村,村域面积56.01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余米,山林面积就有8万余亩,人口人。坐西北,面东南,依山而筑,临水而居,宛如一名养在深闺中的少女,更如一副定格的泼墨山水画。群山环绕,古树苍翠,推门可见竹海,溪水清澈见底,村中老旧的古屋,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让人心静的地方,“这里的空气都是甜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多么幸福,那种内心能够得到的宁静,就像生活在仙境里的感觉。”一位游客这样形容石舍。的确,来过石舍村的人,心里都不禁会闪过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接受着风雨洗礼的念想。
石舍民居讲究造型和工艺,是一组集明清徽派居民精华的经典建筑群。古民居均为马头山墙,天井厅廊。精美的木雕,令人赞叹,或鸟兽虫鱼,或云纹花草,或人物,无不形态传神。其中的精义堂建于清中晚期,历时余载,虽然沧桑,却依然古色生辉。精义堂整体格局完整,工艺精致,采光通风,雨滴轻柔,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四水归堂”,显示了主人聚财、敛财之理念。堂内雕刻惟妙惟肖,巧夺天工,融古雅、简洁和富丽于一体,皆为为蝙蝠、福、禄、寿、喜等图案,具有独特艺术风格。
抓住“慢生活体验区”创建契机,石舍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之路。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同时,文化挖掘,深入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村的重头戏,恢复当地剪纸、石绘、红茶制作、灰汤粽等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考察的文人墨客。
石舍村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常年云雾缭绕,日照适度,雨量充
沛,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种植高山茶的宝地。云生雾绕、自在自然,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造就了红茶叶厚、形美、耐泡、香高、味醇的天生丽质。石舍高山红茶是石舍当地因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一类茶,石舍的石溪云茶叶公司生产的高山绿茶,龙井制形,数量极为稀少,也拥有“石舍红茶”、“炭火岩”、
“炭火云”红茶商标,秉承传统工艺,殊为可贵。石舍红茶外形细秀紧结、汤色红亮、香气鲜甜、滋味鲜爽浓强、叶底红艳。目前,红茶已被列为桐庐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