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学堂第89期茶叶品质的概念及形成

茶叶品质是饮茶人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茶叶品质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形成条件?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针对上述问题,陈升学堂将用三期内容,给大家讲述:一、茶叶品质的概念及形成;二、茶叶品质的具体内容;三、茶叶品质的影响因素。本期为大家讲述茶叶品质的概念及形成。茶叶品质的概念

茶叶品质一般是指茶叶的色、香、味、形。品质的形成取决于茶树的鲜叶质量和茶叶加工技术。

一般说,除了茶叶的外形以外,茶叶的香气、滋味、色泽都是由内含物质所决定的。因茶类不同,决定色、香、味的物质也各异,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品质特征。

茶叶是一种饮料,就饮用需要而言,茶汤的香气和滋味应是品质的核心。但茶叶的商品性强,美观的外形与光润的色泽也是不容忽视的。

茶叶品质的形成01茶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

鲜叶是茶树幼嫩新梢的总称。采摘下来的嫩梢,经过不同的加工之后,便形成各种不同品质特征的成品茶。

目前为止,经过分离鉴定,茶鲜叶中的已知化合物约有多种,这些物质是构成茶叶色、香、味、形的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不一样,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就会存在差异,所以要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就必须了解鲜叶内含化学成分及鲜叶质量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才能有效地采取适当措施,制出优良品质的茶叶。

02茶叶品质形成的关键

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的合理程度,鲜叶质量是内因,制茶技术是外因。但是要形成具有各种不同品质特征的茶叶,加工技术是品质形成的关键。

在制茶过程中,不同的加工工艺使得鲜叶内含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形成具有各种内质和外形的茶叶。所以说,各种茶叶品质的形成是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形成的。

03茶叶品质形成的前提

由于不同茶类的品质要求不一样,而品种的适制性又制约着茶叶的品质,加之不同品种间的适制性差异较大,适制绿茶的品种不一定适制红茶,适制显毫类绿茶的品种不适宜制作少毫型的绿茶。

因此,品质要求和品种的适制性应作为茶叶品质形成考虑的前提之一,只有选择适制性对路的茶树品种,按照其品质要求,才能生产出相应优质的茶类产品。

文/参考自李师程、张顺高主编《云茶大典》

知识无价,乐在分享!本期“陈升学堂”就到这里,更多精彩,敬请期待后续更新!

往期精彩回顾

知识无价,乐在分享|第1-70期大合集

第70期|十大内含物质告诉你喝茶为什么有益

第71期|茶人不可不知的中国六大茶类分类

第72期|读懂普洱茶的“前世”与“今生”

第73期|从茶树到茶杯,一片树叶的漫长之旅

第74期|七大独特优势,解读普洱茶“热”

第75期|云南各大古茶产区、山头口感特点

第76期|普洱茶审评术语解读,你都知道吗

第77期|储存普洱茶,大家都容易忽视了这一点

第78期|我最敬佩的茶界匠人——陈升河先生

第79期|陈升号品牌传承人——陈柳滨先生

第80期|权威干货!普洱茶国家标准概念学习

第81期|权威干货!普洱茶“国家标准”学习

第82期|权威干货!普洱茶国标生茶审评方法

第83期|权威干货!普洱茶国标熟茶审评方法

第84期|普洱贡茶知多少

第85期|中国四大茶区,你知道吗

第86期|一篇文章读懂云南名优红茶的工艺流程

第87期|一篇文章读懂普洱茶“陈化生香”

第88期|解析云南茶区地理气候特征

--

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gx/319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