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表面的薄膜是什么,喝了是否对人体有害

如果你喜欢喝茶,尤其是喜欢喝红茶,那么应该会注意到:

当泡的红茶晾凉之后,茶水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茶膜,用勺子接触薄膜时,它就会像浮冰一样散裂开,而且勺子表面还会沾上棕色的物质。

有人说茶水晾凉后的茶膜是炒茶用的油;

有人说是茶叶本身的“植物油”或叶片含有的“蜡”;

还有人说是茶叶制作过程中混入的浮灰……

研究发现茶膜并不是简单的一层“油膜”,而是空气、茶多酚和 钙离子在茶水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的,难溶的 盐和氢氧化物的微小颗粒附在有机物表面形成的薄膜,而微小难溶物的主要成分是 钙(含量约15-25%),其余的是复杂有机化学物质或矿物质的混合物。

水中的钙离子和 氢根离子是诱导茶膜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仅靠钙离子或 氢根离子其中一者并不能让茶膜“显现”,必须是两者同时存在才行。

茶膜有时能看到,有时又看不到?

钙离子越多,就越容易形成茶膜。也就是说泡茶用水的硬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茶膜。

茶膜的形成发生了氧化反应,只有在有氧的环境中才会形成茶膜。

从力学角度,当茶膜的弹性模量小于粘性模量时,茶膜便以“液态”形式呈现,肉眼很难看到;当茶膜的弹性模量大于粘性模量时,茶膜会以固态形式呈现,这时你轻微碰它一下,茶膜就会碎裂。

你也许会有疑问,经常购买的柠檬红茶中就不会出现茶膜,难道说这是由于使用了纯净水或者隔绝氧气泡的茶?其实糖分或者柠檬汁会使茶膜变薄或者抑制其形成。

但是喝奶茶时,有时却能看见茶膜,有时却又看不见茶膜,这是因为少量的牛奶会促进茶膜的形成,而大量的牛奶则不会让红茶形成茶膜。

在全球范围内的茶叶消费品大约有三分之二是红茶,另外30%是绿茶。茶膜基本不会在白茶、*茶、绿茶或轻度加工的乌龙茶晾凉后形成,只会在红茶上形成,这是因为红茶相较于其他品种的茶叶,是属于全发酵的,其发酵时间比较长,氧化程度在70%~95%之间。

喝掉茶膜是否对身体有害?

事实上,茶膜只是附着在有机物表面的一些难溶小颗粒,它没有什么味道,也没有什么口感,对人体并无危害。

所以,当形成茶膜后不必把它滤除掉。

“摆脱茶膜”小贴士

别等茶凉,趁热喝茶;

使用纯净水代替自来水泡茶;

在红茶中加些柠檬汁和糖,变成柠檬红茶;

别喝红茶,换成其他品种的茶。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zz/310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