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医案原文链接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点这里查看→学会扶正身体棒
一代医宗朱丹溪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
那么今天这个病例讲什么呢?“一人年近六十”,大家看见没,年近六十,实际在古代的时候,年龄已经比较大了。那么这个 个把这个患者的年龄点出来了。然后朱丹溪又写了他的生活条件,叫“奉养膏粱”,什么意思呢?就是肥甘厚味,奉养很厚,应该是家里面条件特别好,这是一位老太爷,吃得非常好。所以叫膏粱厚味,吃得很好。那么吃得好怎么样呢?这位应该是个胖子,每天吃的非常肥美。
“仲夏久患滞下”,夏天的时候,患了很长时间的滞下,什么是滞下?就是泻肚子。泻肚子的原因非常多,那么这位为什么泻肚子呢?后边慢慢会讲到,为什么会泻肚子,这是有原因的。滞下以后,你天天泻肚子,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人锻炼身体吗?身体壮实吗?应该不那么壮实,又泻肚子泻很长时间,“而又犯房劳”,就在这种身体条件下,大家看年龄大了,吃得特别好,吃的肥甘厚味,应该是很肥胖的一个人。又闹肚子,闹了很长时间,泻肚子,长期的腹泻。然后又犯房劳,夫妻生活又多。
怎么样?“忽一日如厕”,突然有一天上厕所,这一下子患了严重的疾病,什么呢?“两手舒撒”,两个手一下子撒开,这应该是中风了,“两目开而无光”,两个眼睛能张开,但是一点光没有,里面模糊一片。“尿自出”,这个尿自己哗哗往外淌,这说明气已经收涩不住了,“汗下如雨”,这个汗往下下,哗哗像雨一样,身上全是汗,“喉如锯”,喉咙里面声音像锯什么东西似的。“呼吸甚微”,一摸鼻子那,这个呼吸气非常微弱。这一看,这是一个急症,中风了,现在这样的人也很多,有很多老人,就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一下子出问题了,这种情况非常多。
这个时候请朱丹溪来诊脉,朱丹溪一诊脉,“其脉大而无伦次”。这个脉很大,这是身体在做 的努力,所以脉会特别大,虚急了也会脉大。然后无伦,这是跳的比较乱,没有次序了,跳的比较乱,说明这个时候已经很危急了。朱丹溪说,“可畏之甚”,朱丹溪说,这应该是非常危急的情况了。
那么这个时候实际上中医就要分析了,有些人不懂,你只要一中风了,你就安宫牛*,清热泻痰化痰等等,你吃个安宫牛*下去,应该就没问题,这是不对的。中风这个问题,朱丹溪给分的特别仔细,什么时候化痰,什么时候清热,什么时候扶正,这是不同的。对于那种实症,比如说舌头非常红,上面焦*焦*的,痰声漉漉,眼睛红,面红,你一看这个状态,这是一个实症。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用清热化痰等等,甚至泻下之法。比如一问家属,这个患者已经好多天大便密结,没通下了。那么这个时候,他整个热邪在上面壅着,你要用泻下之法,反而很好,化痰都可以用的,化解痰热。
但是有的这种脱症,你看他脸色苍白,舌头胖大,上面水湿很重,手是撒开的。这个时候他整个出的都是虚汗。然后呼吸比较微弱,它是一种虚症。这个时候你如果再去用安宫牛*下去,这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是要扶正的,正气欲脱。所以大家对这种急症一定要分析清楚。
像这位首先他年龄大了,第二他泻下很长时间了,闹肚子闹很久了,正气不足了,又犯房劳,夫妻生活又多了一点。这么大岁数,在身体虚弱状态下,夫妻生活又多了,肾气大亏。那么他这种完全是虚症,脱症。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朱丹溪说,“阴先亏而阳暴绝也”。他这个阴已经亏了,阳也暴脱,怎么办呢?赶快去煎人参膏,人参浓煎。这个人参膏,为什么不说人参汤呢?汤就比较稀,里面有很多水,很难喂。浓煎,像膏一样粘稠一点,让他往下喝才行。让他赶快煎人参膏,赶快灸气海穴。
气海穴干吗呢?大补元气。艾柱,小手指头那么大,大艾柱往上一放。过去这个艾灸,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悬灸,过去是直接放在气海穴上,点着了烧完以后,一直烧到皮肤,这叫瘢痕灸,过去都这么灸,一柱是一壮,“至十八壮”的时候,灸到十八壮的时候,右手感觉能动了。那么又灸了三壮,嘴唇微微动了,为什么呢?这个气开始调动起来了,有点恢复的余地了。这时候人参膏正好煎成,大家看煎了很长时间,十八壮的时间,慢慢煎成了。
“遂与一盏”,喝了一盏人参膏。到半夜以后,已经喝了三盏了,这个时候眼睛能动了。给他喝了二斤以后,“方能言而索粥”,开始能说话了,开始喝粥。“尽五斤”,喝了五斤以后,泻肚子止了,所以他的泻肚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正气不足,正气不固,所以才不断腹泻,泻肚子。所以吃人参膏以后,慢慢止住了,泻痢止住了,然后吃了“十数斤而安”,这个人身体基本恢复了。
像这个病例,这个很有意思。朱丹溪就用了一个艾灸的方法,用了一个人参膏。那么这个病例到底是什么病呢?是脑中风吗?不一定。总之,无论什么情况下,这是脱症,正气欲脱,无论什么情况下,引起了正气欲脱这种情况,你只要判断,是气大虚,气欲脱,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应该用扶正的方法去治疗。当然如果有方剂更好,你配合方剂,大补正气更好。但是有的时候,比较急的时候,真的单刀直下才行。
我记得我讲过清代名医王孟英。王孟英当年是小学徒,刚学完中医,怎么成名的呢?他的老板叫周光远,也是突然一下两手撒开,不省人事,冒的都是虚汗。当时王孟英身上就带了一块干姜,就用这个姜把他给救了。喝这个浓煎的姜汤,把他给救了。有的时候,我们要用参附汤,阳气不足,用人参和附子。
现在这位患者主要是气虚,真气大亏,所以就用人参,用人参熬这个膏给他喝。把气给补回来了。慢慢身体就恢复过来了,后续又补气补了很长时间。
那么像这个病例我们能学习到什么呢?大家知道,有的时候中风是分虚症和实症的。那么你真的要气脱的时候,这个时候要补正的。不一定说要化痰清热什么的,这个时候是虚虚实实,容易出问题,这是学的 个知识点,要看它的具体情况。
第二,主要是学虚的状态。大家不要进入这种状态。实际上有的时候我见过这样的患者,你说他是脑中风吗?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就是虚,虚到一定程度,这种胖人,虚到一定程度了,在有些特殊的条件下,比如说犯了房劳了,连续夫妻生活多了,天气又特别热了,比如说极端的情况下,天气很热了,一下子汗出的很多,突然一下子汗出的非常多。气随汗脱,结果正气大亏,真的一下子人就开始昏迷了,突然气脱,叫脱症嘛。然后两手撒开,浑身都是汗,全身都是虚汗。
这种情况下,上西医那检测,有可能是血糖出问题了,特别是低血糖,有的是电解质紊乱等等,种种的你检测都是结果。实际上中医讲的就是正气欲脱。真的有这种情况,一下子躺在地上动不了了。那么这种情况下,大家要知道,真的会有危险,有的时候会出危险的,甚至影响生命的危险。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让大家别进入到这种状态。这是非常危险的。有的时候这个脱症,真的有人帮你急救,能救过来。有的人真的一下子就走了。所以一定要慎重。
这里面我们说学什么呢?大家能够学到什么呢?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对身体的保养问题,像这位,您看他60多岁了,年龄大,吃的特别好,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年龄大的时候,饮食应该稍微清淡一点,但是他吃得非常好,奉养膏粱。然后闹肚子,闹肚子没好好治,不断长期的慢性腹泻,没好好治。实际说明身体这个时候已经出问题了,已经正气不足了,所以后来吃人参闹肚子好了。人参怎么闹肚子好?虚的。正气不能固脱,所以经常泻下。然后又犯房劳,这就是把自己放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这个时候,无论他 出了什么病,或者脑中风,或者心脏什么问题,或者我们现在说的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等,无论什么,因为他气是一直虚的。碰到点什么极端环境,这一下子人体无法承受了,一下子突然发生了气机欲脱的这种脱症。所以这就非常危险了,如果不是朱丹溪这么救的话,这个人估计就走了。
像这种情况,我觉得大家要学会保养自己,要经常做评估。我总是进行这方面教育,有的时候大家忙,尤其那些企业的领导,你经常看到新闻,某某企业领导突然去世了。有的时候病名都没说,有的时候真是突然就走了,没什么病,突然就走了。所以就是长期的疲劳,各种疲劳叠加在一起,把正气消耗。他没有做健康的评估。有的时候他这种评估,你去做体检去,什么事儿都没有,体检都正常。但是按照中医来分析,这个人气已经非常虚了,或者阴非常亏了,肾精严重不足了。
这时候一旦碰到外边环境变化,比如说连着开了几天的会,连着出差,特别疲劳,或者是犯了房劳等等各种原因,导致你一下子又消耗了很多正气。或者外边气候急剧变化,人一下子就出危险,所以这真的不是开玩笑的。我记得之前有一位西医专家突然去世了,到处飞,我看他写的博客,今天又飞了,太疲劳了,今天还要演讲,非常疲劳,特别特别累。结果 突然一下子出事就走了。 的西医专家,也能找到 的医疗条件治疗去,但是来不及了。有的时候这种走是突然走的。
所以我们今天讲的这个重点,不在脱症,不在脑中风,在我们自己对自己身体进行评估,每一个人,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的人,要经常停下来,对自己进行评估,我身体处于什么状态,跟我的工作,跟我的生活习惯吻合不吻合,不吻合,我就要停下来重新调整,这是为了我自己别出危险。
有的时候危险临近的时候,就像小鹿到河边喝水,鳄鱼在那边等它呢,危险临近的时候,小鹿是不知道的。突然鳄鱼出现,你已经来不及跑了。这个疾病也是一样,你身体亏到那种特别虚的状态,你觉得还能往前跑,还能加班,还能开会,我天天开几天会,把这个方案做完,可是倒下的那一瞬间,你自己都想不到,一下子身体就绷不住了。所以一定要进行评估,有的时候要放慢节奏。
另外该补要补,中医非常大的一块是滋补。我为什么讲朱丹溪讲这么多呢?我觉得朱丹溪特别突出的一个思想,他擅长化痰,擅长解郁。一个突出思想就是扶正气,他特别重视扶正气。这也是其他所有中医名家都擅长的,就是扶正气。我觉得中医有太多的扶正气的方法了。这些方法,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只要掌握大方向,你就慢慢调,都能越调越好。你无论是吃方剂,还是中成药,还是用点食疗的东西,只要大方向正确,您慢慢补都没问题。这是大家一定要学会补。
这是我跟大家来说的。补法是中医特别重要的调理方法。如果感觉自己身体有点虚了,气血不足,有点供应不足等等,一定要找各种方法。比如说找附近的中医,书上找找方子,中成药,或者是食疗方法,一定要进行一下滋补,这个滋补是有好处的,除非你的肝火特别旺,痰湿特别重,请中医帮你泻泻肝火,化痰湿等等。其他的一般你慢慢滋补都有好处。
我觉得相当比例的人,现在是虚的,我很少碰到这个人不需要补的,很少很少。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透支的都很厉害,所以现在找我调理身体的,我发现都是给开的补药,慢慢培补,觉得身体越来越好,状态越来越好。实际上是现代人透支太厉害了。这个我们一定要学会各种补法,来给自己进行滋补,这个是生命中我们要学会的功课。无论你做菜的时候,放点调料,放点养生之品,药食同源之品,食疗去调补去,还是请医生给你开点药。但是我觉得,觉得身体虚的,一定要去判断一下进行滋补,别进入到那种,稍微外边有点变化,稍微透支一点就完了,出事了,别进入那个状态。这个是我们看这个医案要学的。
其他的我说关于脱症,往往是属于阳虚的,气虚为主,有的是带着阳虚的。大家要学会识别,千万别一中风就安宫牛*,这是不对的,那是实症,是热症,痰热的时候用的,对于虚症,尤其是阳虚的情况,大家要先扶正。尤其是人参或者是参附,一起下去,把他的气给提起来,正气足了,你去慢慢化痰都可以。但是首先要把气给补足,要不然的话,这个人就走了。我再说一遍,这种情况,不一定单单是中风里面的,其他方面都会出现,就是这种脱症,气机脱出去了,不一定非是中风,其他病症也会出现的,只要这个人特别虚,正气不足,非常严重,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
这个时候人参是扶正气非常好的东西。我们基本上补正气有两个,一个人参一个*芪,*芪可以长期服,没事儿弄点*芪,弄一小把,没事儿泡水喝着,我们一般都是生*芪片,长期服*芪,把这个气慢慢补足,这是非常柔和补的。
人参有什么作用呢?人参适合这个人虚到一定程度了,把元气给你补足,尤其有点稍微吃禁的时候,急的时候,*芪有时候劲使不上,因为它是绵软的。这个人参力道非常足,所以大家有机会学会人参的用法,有机会跟大家单独讲。因为这个人参,我是东北人,到东北长白山特别考察过,对人参我是特别看重的,人参的补气作用,补元气的作用,应该说是 的。所以大家以后关于人参*芪,大家慢慢掌握,今天不多讲。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今天朱丹溪看病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次我们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各位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
上期回顾
小小腹痛,原因也分很多种
朱丹溪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