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昨天上午,区城市管理委在恒大御景半岛社区开展了以“实施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宁河”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向社区居民发放了垃圾分类宣传册,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同时,还在宣传现场设置了垃圾分类箱,让居民和小朋友们现场进行分类。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区城市管理委徐海永
举办这个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向广大居民朋友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的居民朋友参与进来,让大家践行这种垃圾分类的文明行为。
1分钟了解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首先,
垃圾分类是减少资源浪费、
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分类投放、分类处理,
让有害垃圾进危废处理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把可回收物重新收回、利用,变废为宝;将湿垃圾分出去堆肥,滋养我们的土地;送干垃圾去焚烧发电。
垃圾分类“四分法”
湿垃圾
棕色标识
湿垃圾含水量高,请尽量排出水分后倒入湿垃圾收集桶中,并注意封紧。
主要包括
包括居民家庭产生的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瓜果皮核渣、动物骨骼内脏(大骨除外),过期食品等食品类废物以及农贸市场垃圾。
投放指导:
湿垃圾应投放到专用的湿垃圾桶中。湿垃圾水分多,易腐烂变质,散发臭气,既影响环境,也容易在垃圾收运过程中出现污水滴漏问题,所以湿垃圾投放时要沥干水分。湿垃圾桶应盖好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蚊蝇滋生。动物大骨难以生物降解处理,不宜将其投入湿垃圾桶中,而作为干垃圾投放。
可回收物
蓝色标识
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
主要包括
纸类(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它未受污染的纸制品等)、金属(铁、铜、铝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及其他玻璃制品)、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等)、橡胶及橡胶制品、牛奶盒等利乐包装、饮料瓶(可乐罐、塑料饮料瓶、啤酒瓶等)等。
投放指导:
纸类应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纸板也应拆开叠放。投放的牛奶利乐包等食品包装盒应折叠压扁。投放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或倒尽,并清理干净后投放。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割伤破损, 是袋装或者用容器装好后投放。织物类应打包整齐后,定期投放到指定收集点。
有害垃圾
红色标识
是指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
主要包括
电池( 、钮扣电池等)、废旧电子产品、废旧灯管灯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品、染发剂、杀虫剂容器、除草剂容器、废弃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打印机墨盒、硒鼓等。
投放指导:
废弃荧光灯管灯泡投放时请打包固定,亦可使用新购荧光灯管灯泡包装物进行包装,以防止灯管灯泡破损以至于有害的汞蒸气挥发到环境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池种类很多,目前生产的一次性电池已实现低汞和无汞化,宜作为干垃圾投放;除一次性电池外的二次电池(俗称充电电池,包括镍镉、镍氢、锂电池与铅酸 )、纽扣电池,这些电池中均含有重金属,属于有害垃圾,要投放到有害垃圾桶中,个人不得随意丢弃。过期药品由于过了 使用期限,药品化学物质会失效或者变性,因此过期药品与包装物属于有害垃圾。过期药品及其包装物 投放到小区(村庄)设置的有害垃圾回收点。
干垃圾
黑色标识
又称“其他垃圾”。除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总称。
主要包括
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纸杯、照片、复写纸、压敏纸、收据用纸、明信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投放指导:
用过的餐巾纸、尿片等由于沾有各类污迹,且水溶性太强,无回收利用价值,宜作为干垃圾进行处理。普通一次性电池(碱性电池)基本无汞,宜作为干垃圾投放。动物大骨难以生物降解,故将其投放入干垃圾桶内。
我们需要在家里放
四个垃圾桶吗?
日常产生的垃圾主要以干垃圾和湿垃圾为主,所以家庭常规需要有两个垃圾桶。
一个收集干垃圾
一个收集湿垃圾
而日常产生的有害垃圾应当直接投放到小区公共区域设置的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居民家中产生的可回收物,则建议存储后直接投放到小区公共区域设置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如果小区有开展两网融合服务站点,还可以将可回收物交投至此,由保洁员分拣后纳入废品回收系统。
垃圾分类七大“误区”
误区一:
厕纸也是纸,可以回收
可回收的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污染严重的纸除外)。在一般的认知中,厕纸属于纸张,是可回收的。但实际上,厕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餐巾纸、厨房用纸等,也不可回收,都属于“干垃圾”。
误区二:
干的纸尿裤是干垃圾,湿的是湿垃圾
不论纸尿裤湿不湿,纸尿裤都是干垃圾!因为干垃圾、湿垃圾并不是根据含水量来区分的,湿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干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外的其他废弃物。类似的还有餐巾纸、湿纸巾、卫生间用纸等。
误区三:
大骨头从厨房来,属于湿垃圾
事实上,大骨头因为“难腐蚀”且“质地坚硬不易粉碎易损坏湿垃圾末端处理设备”而被列入“干垃圾”,类似的还有榴莲壳、椰子壳等,但鸡骨、鱼骨、玉米棒、苹果核等较软“易腐蚀”,属于“湿垃圾”。
误区四:
将湿垃圾装袋子后,直接扔进垃圾桶
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湿垃圾更难腐蚀。此外装过湿垃圾的塑料袋沾有各类污迹,因此正确做法是先破袋,将湿垃圾倒入“湿垃圾”桶中,再把袋子扔进“干垃圾”桶中。
误区五:
饮料没喝完,
塑料饮料瓶直接投入可回收垃圾桶
不可以!塑料饮料瓶里剩下的液体,属于纯流质的食物垃圾,应先将液体直接倒进下水口,再将塑料饮料瓶冲洗干净后压扁,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中。这样既可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又可以压缩塑料瓶的体积,方便运输。类似的还有装可乐的易拉罐、装牛奶的利乐包装等。
误区六:
过期食品连带包装物一起丢进垃圾桶
过期食品,比如一包受潮过期的瓜子,连带包装物一起丢进垃圾桶?这样做显然不妥!因为瓜子容易腐烂,属于湿垃圾,而包装物(如塑料包装袋),属于干垃圾,所以正确做法是将瓜子投放到湿垃圾的收集容器,塑料包装袋投放到干垃圾的收集容器中。
误区七:
玻璃瓶收废品的都不要,扔进干垃圾桶
玻璃瓶属于“可回收物”,可是因为它们个头大、分量重、回收利润低,常常很难被回收!那我们就只能把他们扔进“干垃圾”桶吗?不!正确的做法是投放到小区公共区域设置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如果小区有开展两网融合服务站点,还可以将可回收物交投到这里,由保洁员分拣后纳入废品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