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制法大体相同,都有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四道工序。
一、萎凋
这是红茶加工的 道工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应用一定设备,使鲜叶水分逐渐蒸发,体积缩小,叶质变软,酶活性增增强,引起多酚类等内含成分发生轻度氧化的过程。它为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奠定了基础。萎凋温度为35~38℃,而 细嫩鲜叶则以20~30℃为宜。
从品质上看,以8~10小时完成萎凋为好。尤其是 茶,采用20~30℃温度、8~10小时完成萎凋,品质 ,高温快速萎凋对成茶品质不利。
二、操捻(切)
揉捻(切)是红茶加工不可缺少的工序。
功夫红茶要求揉捻充分,因为它不仅依赖揉捻工序形成条索,而且要求使其细胞组织破坏率达到70%~80%,以利于下一工序的发酵。作业过程中按“轻一重一轻”的原则加压揉捻,同时投叶量要适当。揉捻过程中常常筛分复揉,对保留细嫩芽叶的锋苗和提高粗大叶子的成条率具有良好的作用。红碎茶要求形成 量的颗粒碎茶,而不是叶茶和片、末茶。故在揉切方法上,则则应遵循“先成条,后切碎”“多次短时、筛分复揉切”的原则,从而达到碎茶率高、成茶颗粒紧结、茶汤滋味“浓、强、鲜”的目的。
三、发酵
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发酵过程中,揉捻(切)叶内的酶活性增强,多酚类等内含成分发生强烈氧化,使之形成较多茶*素、茶红素和香气物质,使叶色变红,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分发酵过程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发酵时间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发酵前期要求稍高的温度,以利提高酶的活性,促进茶多酚的酶性氧化,形成较多的茶*素和茶红素中后期则必须逐渐降低温度,以减少茶多酚的损失,减慢茶*素和茶红素向茶褐素转化的速度,发酵时室温以控制在2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其中茶*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叶子含水率很低,发酵湿度又小,往往使其中茶多酚的非酶性自动氧化加速,茶褐素积累过多,造成成茶冲泡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也淡薄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茶一般以2.5~3.5小时为宜;夏秋季节气温高,时间可缩短。发酵时间过长,造成发酵过度,则香气低,味淡,成茶冲泡汤色叶底红暗;反之,如发酵时间太短,造成发酵不足,则香气欠高,味青涩,叶底花青,冲泡汤色欠红亮。
四、干燥
干燥是红茶加工的 一道工序,目的是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使用茶叶烘干机干燥红茶分两道工序: 道称毛火(初干),第二道称足火(足干),其间应摊放回潮。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
干燥程度,毛火一般干燥至8成以上,以免茶多酚自动氧化,对品质不利;足火干茶的含水率以5%, 不超过6%为好,这样才能保持成茶不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