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放一放更好喝背后的秘密你不一定知道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几天前,茶友“漠北希望”跟小懂交流了一件事:

大概半年前,他买了一款正山小种红茶,当时喝感觉滋味偏淡,没有留下特别好的印象,就放在家里没理它了。最近因为入冬,想起了喝红茶,再喝这款小种时,发现更好喝了,滋味甜了许多,而且也不那么寡淡了。

真有这么回事吗?是的。以往,小懂与武夷山桐木村的茶农交流时,他们都会说,刚做出来的小种,因为还没有完全退火气,滋味还不是 的,放几个月后,滋味更足,更甜。

▲正山小种红茶

从小懂的经验看,事实也是这样的。但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科研人员曾经对红碎茶做过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碎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总趋势是下降的。贮藏头三个月,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含量由贮藏前的12.60%下降至11.68%,下降幅度为7.30%;贮藏至第六个月,含量急剧下降至10.45%,下降幅度达17.06%。

随后茶多酚基本稳定在一个相同的水平,逐渐缓慢减少,至12个月贮藏结束,多酚类物质 值减少2.44%,减少幅度19.37%(见下表,点击可查看大图)。

红茶的品质,主要由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产物茶*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俗称“三素”)的组成比例决定的。那么,在红茶的贮藏过程中,这“三素”是如何变化的呢?

1茶*素

茶*素是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初级产物,也是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它与汤色明亮鲜艳程度、滋味鲜强度密切相关。

从研究结果看,头两个月,茶*素变化平稳,含量基本保持在贮藏前的水平,贮藏5~6个月,含量由贮藏前的0.80%上升至0.88%,增加幅度达9.10%,贮藏六个月后含量急剧下降至0.68%, 值下降0.12%,下降幅度达15%,并稳定在相同水平上,逐步缓慢下降。

以上不难看出,茶*素含量剧增的月份,恰是多酚类物质含量剧减时期,说明红碎茶保留的多酚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能自动氧化生成茶*素,从而说明短期贮藏有利于红碎茶品质的转化。

▲红茶多酚类物质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点击可查看大图,懂茶帝制图,转载请注明出处)

2茶红素

茶红素头三个月含量略有下降,贮藏16个月时含量出现高峰,以后又平稳下降。至贮藏结束,含量由贮藏前的6.72%下降至5.95%, 值减少0.32%,下降幅度达5.10%。

茶红素出现高峰的月份与茶多酚类物质含量剧减、茶*素含量剧增的时期大体吻合。在茶*素含量增加的情况下,茶红素含量的相应增加,有利于红碎茶的品质的提高。

而茶红素是红茶汤色“红”的主要成分,也是汤味浓度和强度的重要物质,收敛性较强,滋味甜醇。

3茶褐素

茶褐素的含量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头三个月增加幅度较小,贮藏至六个月含量由贮藏前的6.6%急增至8.16%,至贮藏结束,含量增加至10.1%。

从研究结果看,红茶在存放几个月到十几个月内,茶*素、茶红素会有所增加,因此品质也会有所加强。而且茶褐素虽然是不好的物质(它会使茶汤味淡、汤暗),但它的含量在10%以下时,茶汤变暗、滋味变淡得并不明显。而且它的滋味稍甜,也能加强茶汤甜的滋味。

所以,大家以后如果购买的红茶是刚刚做好的,还不是 品饮期哦,可以在家存放几个月再喝。当然,存放必须科学、合理,要做到避光、防潮、防异味。

参考资料:

1、《贮藏条件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陆锦时等,《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年第7期。

2、《茶叶化学》,顾谦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年版。

▼往期精彩回顾▼1、红茶的品质由它们主宰,两张图看清2、红茶的汤色越红越好吗?

3、红茶全喝过?这种你 没喝明白!

4、红茶虽好,可别加这样东西!

想了解更多知识点吗?

想知道懂茶帝的有趣日常吗?

欢迎在

今日头条

微博

抖音

知乎

等各大媒体平台!

搜索“懂茶帝”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pz/325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