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在大漆中唤起文化归属感

-这是云马·学艺堂举办的第场活动-

TIME

时间

/10/17周六晚19:00-21:00

PLACE

地点

N18Loft小院5栋5楼云马·学艺堂

GUEST

嘉宾

陈巨涛

特邀讲师

漆艺师、斫琴师川美漆艺专业外聘教师梦野间漆艺工作室主理人漆艺与古琴斫制非遗传承人THEORIGIN

缘起

“生漆光辉夺人眼,试点一点倾人城。"——这是古人赞美生漆的诗句。天然生漆,又名大漆、土漆、国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液汁。它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涂料,因其 的坚硬度和耐久性,有着“涂料 ”的美名。中国是漆树的原产地,已有八千多年的文化。在古代,上至皇室宫堂中的金漆云龙屏风、宝座下至寻常百姓家的门、窗、桌、椅、柜、碗、筷……都要用到漆,不少漆器既是具有实用性的家具又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人与漆深厚的链接,可谓“如胶似漆”。

在艺术领域,有一门以漆为主要媒材的艺术叫漆艺。中国现代漆艺从传统的漆器发展而来,是结合手艺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多元表现艺术,光技艺上就有描绘、镶嵌、刻划、研磨、泼洒、堆塑等多种表现,且广泛用于漆画艺术和立体漆艺造型之中。

系列分享第二期《中国大漆——东方血液》,我们邀请到具有多年髹漆历程的陈巨涛老师,与我们分享中国这一深厚的传统文化——大漆。

THESCENE

现场SHARING

讲座分享

一、解读“大漆”

天然生漆又称为“国漆”、“大漆”主要是指在漆树上割下来的汁液。“《说文·桼部》有言:“桼,木汁,可以?物。象形。桼如水滴而下。”漆”本作“桼”,象形字,与割漆的刀口非常相似,上有木下有水,中间的一撇一捺却不是“人”、不是“八”,是人字型八字状的两把刀。树皮被生生割破,用蚌壳或者树叶做成的茧子接住漆树伤口流出的汁液,便是大漆。

割漆刀口与漆字金文

漆的成分主要是由漆酚(含量 0%~70%)、漆酶、树胶质和水分等组成。它具有黏接、加固、调合颜料、涂饰、硬化成膜、防护保护等功能,所以有着“涂料 ”的美名。一些人触碰到漆会有些过敏的反应,误以为漆有*,但漆的成分都是 的,引起过敏反应的是漆酚这个成分。这种过敏现象并不会持续太久,且当身体有所适应之后再不会有过敏的现象。对于自然的取用和艺术的真诚,我们都需要一种经历“自我考验”。

七年,从种子破土到幼苗成材,是一株漆树产漆的年龄。漆树只生长在亚洲,且以中国的漆产量 ,质量 ,日本99%的漆要从中国进口。漆树叶呈椭圆形或卵形,多生长分布于亚洲东部,以中国产量最丰、质量 。一般来说,漆树生长七年后即可割取漆液。鉴别漆树可以看漆叶的形状,漆树叶多呈椭圆形或卵形。

漆叶

百里千刀一斤漆,一棵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生漆。因此每一滴漆都弥足珍贵。

漆工正在割漆

在割漆的刀法上中国和日本有所不同,中国割漆讲究取用有度,割漆技术会尽力在生漆产量和对漆树的 之间寻求平衡,而日本割漆会采用一次性割取,这样的方式获取的生漆品质相对更好。每种割漆的方式都各有各的好处,割漆人要尽可能减少对树的 ,漆艺家要物尽其用,珍惜每一滴漆叶把它更好的用于作品中。

中国割漆

日本割漆

根据漆的用途可分为生漆、熟漆和半熟漆。生漆采割回来后经过过滤可直接使用,一般用作靠木漆、刮灰、裱布、红木家具擦漆等;熟漆是指生漆经过滤、晾、晒、脱水后的精制漆,包含红推光、黑推光和透明漆;半熟漆,也叫提庄漆,用于推光后揩清。颜色上,生漆液初取下时呈乳白色,接触空气氧化后呈褐色,待干固成膜,颜色就变为红褐色或者黑色的熟漆,在创作中最多使用的便是熟漆。若在先精制好的透明漆中加入天然成分便可得到更多的颜色,黑漆配朱红,这样的颜色搭配一直被人们所喜用。

制漆

黑漆配朱红

二、追溯“漆源”生漆的工艺早已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诗经鄘风》中记载道:“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曰,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桐、梓、漆”。可见我国早在在先秦时期就已发展种植漆树与用漆技术。已有的考古证据表明,在跨湖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年,是最早的漆器。跨湖桥漆弓漆在中国古代的应用十分广泛,各朝各代有自己的风格。先秦主要用在大型器物,风格古朴,展现着楚文化的神韵;汉代沿用到了生活更多的场景和物件之中,工艺装饰手法也有所拓展,风格瑰丽多彩;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金银平脱,镂刻錾凿,十分精美;宋元大貌淳朴浑成,细部 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明清迈向了以斑斓、复饰、填嵌、纹间等技法为基本工艺的千文万华的新时代。宋红漆花轮盏托元朱面剔犀香草紋漆盒自明代起漆器家具已常见于生活之中,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都会选用漆制的家具,因为它不仅耐看还是可持续的,从原材料软木的选择、到制作再到 的使用,每一步都是极具环保的。到现在漆器家具依然是中国家具的主流。明末黑漆百宝嵌「喜上眉梢」顶箱柜黑漆隐起描金庭院仕女婴戏图立柜陈巨涛作品洒金地朱漆隐起描金百子柜陈巨涛作品琴桌·长河渐落晓星沉陈巨涛作品在我国古代,漆的应用不仅在漆器、家具上,还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件中。漆纚纱冠西汉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南宋周瑀墓雕漆镂空转柄扇唐紫檀嵌螺钿五弦琵琶

当我们追溯历史时,会发现古人对漆深厚的喜爱之情不仅存于物件,更流于卓越的技法。这些器物的精美于现代的我们更是可望不可及。

三、漆对其它国家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的开放,漆艺向外走出,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西方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就有吸纳中国大漆的精髓。

“洛可可”(Rococo)原意指“贝壳装饰”,与中国的螺钿漆器装饰意思相当。英国人赫德逊《欧洲与中国》一书中有言:“中国艺术在欧洲的影响成为一股潮流,骤然涌来,又骤然退去,洪流所至足以使洛可可风格这艘狂幻的巨船直入欧洲情趣内港。”美国托马斯·芒罗也在《东方美学》里说到:“洛可可艺术”乃是“中国风格的法国艺术品”。

弗朗索瓦·布歇Fran?oisBoucher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Boucher,—),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 的画家。布歇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比如中国的瓷器、花篮、团扇、中国伞等等。虽然布歇本人并未来到过中国,但在当时中外的交流贸易已十分频繁,他们通过中国漆器上的图案、风景园林,来构想中国的美景。

TheChineseGardenbyFran?oisBoucher,

瑞典洛可可式马车欧式家具中大漆的运用意大利都灵王宫饰有金色图案黑漆嵌板装饰的房间

东京目黒雅叙园

东京的目黒雅叙园是一个古城般的日式酒店,极具奢华也富有艺术享受,也被称为“昭和龙宫城”。韩国漆艺家全龙福带着他的团队在里面修复了近十年,叙园里到处都布满了漆画。

四、漆在当代的应用

在分享中陈老师说到中国大漆的发展必须和现代相结合才能焕发出新的魅力,大漆的艺术表现需要更多的挖掘。而现在已经有许多艺术家意识到这一点,并创作了出极具创新的作品。

池田晃将作品

机动战士高达土岐谦次作品

这件“漆”动战士高达,是土岐谦次试图突破漆器媒介的尝试之作。他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出碳纤维元件胎骨,再用大漆(天然漆)作为涂层,以传统漆器工艺髹饰而成,融合了现代数码科技与传统工艺。土岐谦次是日本一位知名的漆艺家,他善于思考艺术的发展于创新,在他看来紧跟时代的变化才是传统的发展之路。他的作品不像传统那样只把漆作为表面涂料,而是将漆与物品的结构相融合,从而凸显产品的性能。

土岐谦次作品

以上多是出自国外的作品,中国漆艺的恢复和发展虽还处在萌芽的阶段,但已有新的血液和力量使得这门艺术继续绽放活力。

陈老师学生祝雨弦、陈希作品

陈老师说每一个从事漆艺的人,不是单纯地热爱它,只发挥一股冲劲,而且在人生的某一时刻突然与某个事物有了感应和链接,这些是被“漆艺选中的人”,他们带着这种使命感,认定今生将要奉献于此。希望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ENDING

尾声

我们了解中国大漆不仅仅是为了知晓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应该在其中唤起文化的归属感。中国传统文化万年深厚的底蕴,诸子百家,琴棋书画的内涵每一个都值得我们为之自豪。

让·杜南让·杜南作为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时期杰出的漆艺家,立足西方本土艺术,汲取东方养分,精研中国传统大漆髹饰工艺,创作的一大批具有现代时尚感的立体漆艺作品,对中国的工艺美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让·杜南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国外漆艺家们多元的学习、吸收中国漆艺文化,更能感受到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地思考与创新。中国的漆艺发展也应在传承之下有新的进步,开创出大漆艺术广阔的新天地。

,活动中老师提到的几本书分享给大家,以对大漆有更多的了解。

《明式家具之前》扬之水《大漆与中国文化》潘天波《现代漆艺美学》潘天波《明清大漆髹饰家具鉴赏》朱宝力《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漆涂师物语》赤木明登《每日漆器》赤木明登/高桥绿/日置武晴《形之素》赤木明登/内田钢一/长谷川竹次郎

会员分享

学艺堂会员

吕远飞

人生处处有惊喜

行走在世俗的烟火生活中,我们为一餐一饮而奔波。看似疲倦的旅途中总是处处都有不可知的小惊喜等候着我们。

认识“学艺堂”是一种惊喜,遇见一个对的人,听一场不错的讲座……都是不一样的惊喜。与学艺堂结缘应该是一次到大足的游学,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给了我不小的惊喜。虽然由于生活的忙碌参加学艺堂的活动不太多,却总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pz/269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