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分享古人的一天

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行走的美术馆#

Vol.22国画分享——古人的一天都在做什么

全文字数:字

阅读全文需要约:9分钟

动画片、游戏机、游乐场、电子产品……可以说

现在的孩子们真的很幸福,他们有多种娱乐方式。可在古代,没有这么多电子产品和大型娱乐公园的时候,孩子们都玩些什么呢?

01

我们来看看古代最擅长画“婴戏图”的画家北宋苏汉臣的作品吧。

这幅画名为《长春百子图卷》,画中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百个儿童嬉戏的情景,有荡秋千、骑木马、下棋、钓鱼、采荷、扑蝶、斗蟋蟀、踢球等各种游戏。

游戏在户外庭院中进行着,四季景色分明,各年龄段的小朋友们尽情玩耍,个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仿佛隔着屏幕都能听到他们的嬉笑声。

苏汉臣的代表作《秋庭戏婴图》,描绘了庭院里姐弟俩围着圆形漆墩玩着自制的小玩具的情景,旁边的漆敦上散落的玩具说明两个人刚刚嬉闹过。

《秋庭戏婴图》

宋代苏汉臣《冬日婴戏图》(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姐姐手持斑斓彩旗

弟弟牵引孔雀羽毛

正想着逗弄猫儿玩

《货郎图》描绘了一位以卖小孩玩具为生的货郎,嘴里一边吆喝,手里一边推着装着满满高高全是玩具的货车,引来许多孩子围观和嬉戏。如果这些玩具放到现代小孩的面前,估计早就扔掉手里的电子产品了吧!

《货郎图》

宋代苏汉臣《冬日婴戏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你一槌,我一槌

小小的球儿,大大的乐趣

宋代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脚头十万踢

解数百千般

宋代苏汉臣《灌佛戏婴图》(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个装扮成僧侣模样

一个手抬佛像

一个模仿大人礼佛

严肃仪式变成有趣游戏

宋代佚名《扑枣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枣树结实累累

小孩群来攀扯

枝桠不停晃动

粒粒摇落满地

快快捧盘拾取

清代焦秉贞《百子团圆图》(局部)现藏国家图书馆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北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卷》局部

清焦秉贞《百子团圆图册》

清焦秉贞《百子团圆图册》

清代焦秉贞《百子团圆图》(局部)

在古代,冬天的孩子们也闲不住,清代画家金廷标的《冰戏图》描绘了十个小伙伴来到结冰的池塘玩耍的情景,冰面太滑了,有相互扶持的,有摔了个仰面朝天的,还有想站却站不起来的,而岸上的同伴则嬉笑着,跃跃欲试。

多子多福是古代民间美好的愿望,婴童是希望的象征,有着吉祥的寓意,这是古代“婴戏图”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

02

国画里的中国古代女子一天都在做什么?

北周庾信《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细安。"美女一般早上起来 件事就是着妆,古今皆是如此。

古代女子注重仪表,超出我们想象,有脂、泽、粉、黛、香,工具更是有铜镜、镜衣、镜刷、梳篦、假发、镊子、小刀、粉扑,化妆步骤先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等七个步骤,是不是令现在的佳人们汗颜!

汉代的化妆箱——彩绘双层九子妆奁

早饭吃完了,老公上班去了,送孩子上学

休息片刻,该劳动了

许昭(-)临《纺车图》

家务劳动是女子的重要任务,早起做饭伺候一家老小吃喝,喂养鸡鸭猪羊等牲畜,洗刷衣物,做女红针线活之类,打扫家务卫生几乎是每天从早忙到晚,李白诗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可见女子有多忙。当然大户人家媳妇一般有佣人使唤,一般出门少。

张萱《捣练图》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牟益《捣衣图》

当然富家女是这个样子的

冷枚清《春闺倦读图轴》天津博物馆藏

是这个样子的

赏花斗草古代貌似贫富都乐之

带熊孩子逛公园也是乐事

给熊孩子洗澡

来点睡前音乐

喝点茶看看书

忙完一天了,该休息了

03

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古代,古人是怎么避暑的

酷夏来了,

去哪里避暑消夏?

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古代,

古人有古人避暑休闲的生活方式,

他们或坦胸露乳摇扇生风;

或躲避乡间暂做山野村夫;

或泛舟湖上采莲弄荷;

或悬帆出海寻觅清凉,

或只身出大漠看长河落日

……

不妨来看看古人的避暑办法

在盛夏的绿槐浓阴下,一高士坦胸赤足而卧,闭目养神,怡然自得,榻侧置雪景寒林图屏风,条案上罗列香炉、蜡台及书卷什物。此图人物、床榻、条案、文房清玩刻画人微,极富艺术表现力。

约三两好友,

在林间茅屋中席地而坐,

喝茶消暑,再惬意不过!

宋佚名《草堂消夏图》

杨柳树下,赏荷谈天,

微风拂来,好生凉爽!

宋苏汉臣《荷塘消夏图》

该画作画风工丽,笔墨柔润,两位仕女凭栏相望,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表现出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傍晚,泛舟湖上,采莲赏荷,

清凉的湖水岂能不降暑三分?

佚名《采莲消夏图》

寻一片幽静的竹林,

听风吹过竹叶刷刷的声音,

霎时间,凉爽由表及里,从心而发!

《竹梧消夏图》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树下,一碗酒,一手卷,

大口喝酒,快意赏玩,妙哉!

佚名《柳荫高士图》

南宋《柳荫高士图》,画中树下一翁,席以豹皮,前置一手卷,一盏酒,老翁袒胸赤足,头戴葛巾,所着也裲裆,双目凝神下视,实已醺醺然微醉矣。从画中服饰及坐具、酒具上看,显然是画晋人,后人据此推测为陶渊明。

大户人家,庭院中植物甚多,

遮阳清心,又有侍女侍奉在侧,

烹茶摇扇,主人乐得清凉自在!

元刘贯道《消夏图》

《消夏图》画的是一个种植着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园,其左边横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赤足卧于榻上纳凉。榻之侧有一方桌,桌子与榻相接处斜置一乐器。榻的后边有一大屏风,屏风中画一老者坐于榻上,一小童侍立于侧,另有两人在对面的桌旁似在煮茶。

屏风之中又画一山水屏风。这种画中有画的“重屏”样式,是五代以来画家喜欢采用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该画的右方有两名女子持长柄扇、款款而来,仪态娴静文雅。

倪瓒的画如同他的人一样有“洁癖”,

画面淡寂舒朗,天边大雁飞过,

近处树下凉亭内,两人许是把酒言欢,

或是谈天说地,惬意!

元倪瓒《凉亭消夏图》

女子消暑,

半卧于榻上,一柄扇在手,

赏窗外莲叶何田田,鱼鸭戏水间!

明尤求《荷亭消夏图》

明宋旭《美人消夏图》

青绿山水,

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凉爽,

青绿又是冷色调,

作为消夏图来讲,再合适不过了。

明仇英《凉亭消夏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文征明的纳凉图颇有高士隐逸山间的味道。

明文徵明《纳凉图》

做一山野隐士,闲时趟趟河水,

就地而作,望山川树木,

听泉间流水,心静自然凉。

清石涛《江村消夏图》

此幅《江村消夏图》画面前部有杂树数株,间出以山石,一隐士高人坐卧其上,仰眺瞻望,似为作者本人高怀之写照。山后又有渔村茅屋数间,淡墨勾勒,隐约山水之间。这一切正如作品上的石涛题诗:“水郭江村首夏凉,绿荫深处旧茅堂,新茶嫩笋消闲日,更爱荼靡落雪香。”

骊山的地势成就了它的阴凉,

画中虽难以见清晰人影,

但这就山势而直耸云霄的亭台楼宇,

想必人都在里面避暑了。

清袁江《骊山避暑图》

秋亭建造精巧,工艺脱俗,

周围树木环抱,绿荫婆娑,环境幽雅,

是盛夏乘凉的好地方。

清王云《秋亭纳凉图》

既是浓阴,树木葱郁,

避免阳光直射,自然凉快,

画中不见人,想必都在屋中避暑去了。

清龚贤《浓荫消夏图》

就莲塘而坐,

赏荷品莲子,

妾女在旁,人生乐事。

清金廷标《莲塘纳凉图》

《莲塘纳凉图》写唐杜甫五律《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的诗意。原诗句有“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联句,图中景物与诗意相结合。此画笔墨工细,人物动态幽闲自在,衣褶用浓墨勾勒,略似折芦描法,起伏转折,回肠荡气,笔势流畅。其布景简洁,设色雅淡,山石似用小斧劈皴,锋棱多姿,墨色富有层次,别具一格。

芭蕉叶大,最宜乘凉,

树下摆上长案,捡两本爱读之书,

膝下承欢,天伦之乐。

清邓文举《焦荫纳凉图》

美人消夏,

天虽热,但也需注意仪表

清郎世宁《香妃消夏图》

院中树荫下,华装香妃依靠在太湖石上乘凉,边儿上有一水果篮。整幅画面细致精到,人物眉宇间十分传神,郎世宁结合中西绘画之长处,运用自如。

在画面上有吴昌硕、陆恢、寂园叟、仇继恒、潘飞声、郑孝胥等 画家、鉴藏家的长跋,密集精致数百字,有诗有词,还有历史情节,多是发自肺腑的咏叹呀!

end

ZHIMU|置目儿童艺术

往期精选EditorsChoice

佛教艺术

敦煌莫高窟(上)

艺术团体分享

TeamLab

艺术家分享

张大千

艺术家分享

保罗·塞尚

纹饰

中国纹饰变化史——龙鹤纹

置目艺术

世界很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把学习变成一种艺术

把兴趣变成一种潜能

为儿童提供最全面最本质的素材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pz/269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