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辽源路街道为53中基础学部级7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暑期研学活动。在“家门口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交上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
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开展垃圾分类?垃圾都有哪些类别?在辽源路街道佳木斯路社区活动室,来自交运北洁的星火讲师曲春慧老师向同学们一一讲解。垃圾分类能够减少土地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废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能有效的利用资源。自年青岛取消了传统填埋处理方式,采用了更科学的焚烧方式,垃圾分类将大大降低处理成本,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会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听到老师讲解到青岛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时,同学们发出了惊呼:“原来我们每天产生了这么多垃圾,以后我们要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目前青岛市主要将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主要指食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经过沉淀、发酵、液氧菌提炼后,可以做有机肥,也可以焚烧发电;可回收物有五个“好兄弟”:玻(玻璃)、金(金属)、塑(塑料)、纸(纸张)、织(织物),回收一吨的纸张可以生产斤的好纸,节省公斤木材,这是多么大的资源利用啊。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的物质或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的废弃物,一定要单独放!青岛每月5号是有害垃圾回收日,可将平时收集的有害垃圾投放到指定回收点。
“同学们,厨余垃圾应该投放在哪个颜色的垃圾桶里呀?”“绿色垃圾桶!”“那大家知道,我们平时用过的餐巾纸属于什么垃圾吗?”“其他垃圾!”……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教具进行实践演练,通过体验垃圾分类、模拟小游戏等互动项目,树立了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和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通过“我问你答”,让同学们再次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课程结束时,辽源路街道工作人员还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向每位同学分发了最后《社会实践证书》和《垃圾分类倡议书》,并约定回到家也要当一回垃圾分类的宣传小使者。本次研学活动形式新颖,以‘理论+实践’的形式开展,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也让孩子进一步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孩子文明则城市文明,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辽源路街道与辖区学校共同开展丰富多样的系列宣教实践活动,通过培养少先队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意识和动手能力,让青少年成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小小“主力*”,通过带动家庭和社会践行垃圾分类,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进一步推动辖区垃圾分类工作进程。接下来辽源路街道将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广泛汇聚各方力量、资源,形成促进少先队工作发展合力,并发挥少先队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着力提高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意识,为建立美丽宜居青岛贡献少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