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产生垃圾也能生活他们与垃圾握手言和

北京皮肤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2.html

无论是网购还是亲临超市

你是不是也遇过这种情况?

买了一样非常小的物品

包装却大得能装下一头牛

拿到快递的时候

都忍不住怀疑:卖家是不是发错货了?

我买的明明只是......

一个内存卡啊!!

这一颗颗单独包装

像珠宝一样被供起来的葡萄

你舍得吃吗!

这橘子,剥掉皮卖不但要有包装盒

还有保鲜纸防干,估计价钱会涨不少

许多商家为了制造噱头,提高商品价格

会在商品的包装上“下狠手”

但其实这样包装水果

既不保鲜也不实用

关键是,这样做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尤其那些回收难、降解难的包装材料

更会为地球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你有想过,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吗?

据官方统计

我国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有1.5kg

算下来一个月就是45kg

一年下来至少有几百斤的量

你有想过

少制造垃圾的人生,会变得更美吗?

你有想过

不点外卖、不买口红、

一年不买新衣服……

这样的生活也能光芒四射吗?

嗯,有人想到了,也做到了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推崇零浪费

坚持可持续、少废弃物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们的“零垃圾生活”是什么样的

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01

刘长华——11年不产生厨余垃圾的怪咖

一个人、一个家庭,11年没扔过一星半点厨余垃圾。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今年45岁的刘长华,出生在湖南衡山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南下广州打工。和很多“广漂”一样,租房、搬家是常有的事儿。

年,刘长华一家搬到了广州的天河区。在这套6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之外,他意外收获了一个楼顶天台。

在喧嚣都市中这块难得的自留地上,他开始了一场有关“零垃圾生活的实验”——在家中收集瓜果皮壳厨余垃圾,放到天台的器皿里发酵,然后给土壤提供肥料。

为了防止发酵气味渗漏影响邻里,他就捡拾别人丢弃的冰箱、消*柜等可以密封的器皿来存储。

从此,他成了邻居和朋友眼里“不产生厨余垃圾的怪咖”。

大自然的神奇,给了刘长华丰富的馈赠。在厨余垃圾堆肥的滋养下,他的天台变成了长满南瓜、丝瓜、秋葵、豆角、茄子的瓜果园,足以满足他一年15%的蔬果食用。

按照刘长华家每天产生约3斤的厨余垃圾来算,11年来,刘长华的菜园子,已经消化了约1万多斤的厨余垃圾。

年,刘长华发起成立了“广州市天河区绿色城乡生态社区发展中心”。目前,刘长华与“绿色城乡”正努力打造一个社区家庭堆肥暨蔬果种植互动网络,推动形成更多家庭堆肥网点,建立一个立体化的餐厨处理机制,令占生活垃圾达50-60%的餐厨垃圾不出户不出社区。

刘长华及其机构“绿色城乡”乐意提供废弃冰箱无臭无虫堆肥法的培训,以及基础蔬果种植等指导,以帮助每一个参与的家庭学会这种堆肥方式,将自家乃至邻居家产生的餐厨垃圾,通过堆肥变身成为有机肥种植蔬果,不仅能丰富自己闲暇时光,还可以促进邻里交往,体验生活化的环保场景。

不局限于堆肥,11年来,刘长华还坚持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在不大的房间里,他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好,再用自己收集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桶分别收集。

久而久之,对垃圾分类“上了瘾”的刘长华,不满足只在自家垃圾分类,开始面向社区公众,开展家庭垃圾有效分类的宣传教育推广。

年,“绿色城乡”加入了零废弃联盟发起的“壹起分社区计划”,在“壹起分社区计划”提供的资金和培训学习支持下,刘长华带领下的“绿色城乡”已在三个小区,开展了期垃圾有效分类宣传推广活动。

从一个家庭到两个小区,再走向千家万户。刘长华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将家庭垃圾分类计划推广到个小区,带动10万个家庭。

02

汤蓓佳——中国的“零垃圾”女孩

汤蓓佳,被圈内的朋友们亲切地称为“老汤”,她一天生活是这样开始的:

早上起来,给自己煮杯咖啡。咖啡豆是自己带着布袋去买的散装豆,磨豆机和咖啡壶都是二手交换活动中淘来的老物件。然后切几片农夫市场上买来的手工面包,用蔬菜拌个沙拉。吃完用无患子(一种植物果实)做的洗洁剂洗干净餐具,清清爽爽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原来不是这样的人!之前我在一家外企做销售培训师,那时候天天点外卖,我还被同事们称为淘宝小能手,对环保一点概念都没有。”

老汤说起她过去的职场生涯时,很难和现在的她联系起来。

“年,我在网上看到美国零垃圾女孩劳伦·辛格(LaurenSinger)的报道,她四年只产生一小罐垃圾, 次知道零废弃的概念。当时也没有当回事,总觉得环保这个事情离我太远了,生活的心都还操不过来,哪有环保的心思。”

老汤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繁忙的都市生活占据了年轻人的大多数时间,环保,它就像一个口号一样虚无缥缈。

后来老汤上网查到一个数据,在中国,我们每一天每一个人平均会产生1.1公斤的生活垃圾,如果是北京的体量,那么每天就有2万多吨的垃圾每天被制造出来。

带着质疑和好奇,老汤开启了她的零废弃生活,实验着零垃圾的各种可能性。

老汤辞去了工作,开始了查阅资料、写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zz/532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