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1日除夕夜,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在网红奶茶中率先跨出了上市的 步。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网红茶饮在二级市场的稀缺性,奈雪抢先上市或许能拿到不错的溢价。但同时,透过招股书,外界也看到了这杯网红奶茶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已完成5轮融资
奈雪的茶由彭心、赵林夫妇创建,年11月,奈雪的茶首店——深圳卓越世纪店开业,一个月内,欢乐海岸店、华强北九方店陆续开业,品牌以20-35岁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无论是售价还是开店地方,奈雪的茶定位较为高端。
招股书显示,自成立以来,奈雪的茶共完成5轮融资:
年1月获得来自天图投资的万元A轮融资;
同年8月再次获得天图投资的万元A+轮融资;
截至年11月完成天图投资总额3亿元的B1轮融资;
年4月和6月完成两笔B2轮融资,分别为深创投的2亿元和弘晖资本的万美元投资;
12月再获太盟投资集团(PAG)1亿美元C轮融资。
IPO前,天图投资持有奈雪的茶13.05%的股份,为 机构投资方;PAG、深创投和弘晖资本分别持有6.22%、3.32%和0.85%的股份;而代表投资方进入董事会的三人分别为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深创投*委副书记、消费领域投资负责人邵钢以及PAG合伙人*德炜。
据媒体此前报道,奈雪的茶上市前 一轮融资的估值约为20亿美元。
最贵的奶茶
目前,奈雪的茶是国内现制茶饮市占率第二的连锁品牌,公司产品市场份额为17.7%,仅次于喜茶的25.5%。有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在市面上同类产品当中,奈雪的茶以27元/杯的平均售价和43元的平均客单价,成为最贵的奶茶。
奈雪的茶这么贵的底气在哪里?从成本来看, 的支出为原材料,占比约在36%左右,年前三季度达到38.4%。由此可见,奈雪的茶还是真材实料的。其次为员工成本,约为30%左右。
另外,财报显示,奈雪的茶租金及相关开支的占比并不高,年和年分别为6.7%和5.1%,年前三季度降至3.1%。
连续三年亏损
通过多轮融资,奈雪的茶门店也从深圳走向其他一线城市,并逐渐向新一线、二线城市拓展。截至年9月30日,其全国的家门店中有家覆盖在一线城市,家覆盖在新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有98家门店。
从招股书披露的每日门店销售额和门店订单量来看,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数据差距并不大,截至年9月30日门店每日销售额分别达到2.02万元、1.95万元、1.97万元,每日订单量分别为单、单、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门店数量在各个城市的递增,其门店销售额也出现了逐年递减的趋势,以一线城市为例,其单店的每日销售额自年的2.9万元下降至年(截至9月30日)的2.02万元。在业绩方面,奈雪的茶茶饮店所产生的收益由年的9.10亿元增至年的22.92亿元,并由截至年9月30日九个月的15.92亿元增至年同期的19.86亿元。
招股书还显示,年和年,奈雪的茶营业收入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年三季度营业收入21.15亿元,同比增长20.85%。近三年间,公司收入已超过57亿元。
虽然营收增长强劲,但截至目前,奈雪的茶仍未实现盈利,且亏损压力较大。数据显示,年-年三季度,奈雪的茶分别亏损万元、万元、万元,近三年亏损1.37亿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奈雪的茶长期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营收快速增长、净利润率较低的背后,反映的是奈雪的茶高速扩张带来的隐患。
新式茶饮,下沉市场是关键
如今,新式茶饮业已达千亿级的市场规模,现实却是市场热,存活却很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茶饮店开店数量高达18w家,不过关店数量也有18w,可谓开多少关多少。年我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已发展至亿元,同比年增长83.15%。但截至年底,吊销注销的奶茶企业已经高达家,出现经营异常的企业高达2.18万家,盈利的不足10%。
年我国新式茶饮行业预计市场规模将突破亿元,年预计增至亿元。但除了前十大品牌发展势头迅猛之外,其他奶茶店的存活率仍不足18.8%。
目前,喜茶估值已经达到了亿元,门店数量 ,蜜雪冰城门店数超过1万家,前不久刚爆出首轮20亿元融资,估值就超过了亿元,再加上茶颜悦色、乐乐茶、1点点、CoCo等知名度极高的新老品牌,有分析认为,即便上市成功,奈雪的茶仍然面临激烈竞争。
除了奈雪,此前喜茶和蜜雪冰城也曾传出上市的消息。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一旦喜茶、奈雪以及蜜雪冰城上市,新式茶饮的赛道将会变得更为激烈。在一二线城市新式茶饮市场已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各品牌需转向下沉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分析认为,新茶饮下沉市场扩张仍在继续,渠道运营能力是关键。根据阿里本地生活线上大数据,新茶饮TOP10的品牌以一线城市为大本营逐步向三线及以下城市扩张,下沉速度远高于茶饮大盘。TOP10品牌拥有资金、品牌、管理优势,部分品牌在特许加盟的助力下渠道拓展更加快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