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聊到了关于制约红茶发酵的一些因素。提到了揉捻程度、环境温度及水分,这三者对红茶发酵的品质,有很关键的作用。是不是红茶发酵只受这三者的制约呢?肯定不是的,还有以下几种因素,让我接下来一一介绍。第四个制约因素,是环境中氧气含量。关于发酵大的定义,我们知道红茶的发酵,属于一种氧化反应;既然是氧化反应,必需的参与物质是氧气。发酵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如果氧气含量缺乏,会导致发酵的程度不够,茶品质的下降。在正山小种发酵过程中,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对茶青叶进行翻动,这样能保证在箩筐中的发酵程度达到基本处处均匀。(箩筐中发酵的正山小种图片来源网络)第五个制约因素,是茶青叶的摊放厚度。其实第五个制约因素与第四个制约因素的本质是相同的。正山小种的发酵是用箩筐装茶,进行发酵;其他的一些红茶会采用摊放的方式。红茶发酵的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出 化碳。 化碳气体会导致温度升高,并且 化碳的重量比空气重,会沉积在底部,不易排出;温度升高的地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高,发酵速度快,这样的结果会使得茶青的整体发酵度不均衡。正山小种的发酵会间隔性翻动茶青,让 化碳不沉积,有的红茶会在发酵过程中采取吹风的方式,加快空气的流动。如果是采取摊放式的发酵,既不能摊放过厚,也不能摊放过薄。(正山小种礼盒)第六个制约因素,是发酵的时间长短。红茶虽说被称作“全发酵茶”,但是也是需要控制发酵的程度的。发酵时间短,达不到品质标准;发酵时间长,会造成茶褐素过多,品质也会下降。故此,红茶的发酵,也是需要控制时长,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品质达到峰值。截止到这里,红茶发酵的影响因素,一共有六个方面,我们已经全部进行了整体的概述。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它们都是要共同作用,让红茶的发酵在几种因素都合适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品质优异的茶。从以上这六个因素分析,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在茶学专业的本科教材中,会把发酵作为红茶制作工艺的核心部分。故此,一款优质的红茶,真的是十分难得的。苗工,结构设计工程师,对好茶有执念,故通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