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古诗选萃

战国后期,燕昭王置渔阳郡。郡域纵跨燕山,横接渤海。北连草原,南望幽州。因此,相对于中原内地而言,这一地域注定就成了不同*权,不同民族之间,战守、攻伐、进退、开发、融合之地。在自然地理中,渔阳地区又是山高水寒,古道崎岖;北上可达草原,南下直通腹里。所以,三千年以来,渔阳之地的人文就以战马突骑、羌笛画角、*草白沙、渔阳鼙鼓、边关冷月、青山忠骨等意象,被化入历代文人的诗行。现从历代文集中摘取部分“渔阳诗”,辑录于此,以供渔阳文化研究者鉴赏考证。但需说明的是,古诗文中的“渔阳”并非文史地理意义的渔阳,而是一个文化符号或是一种文化象征。

1.渔阳诗(杜甫)

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猛将飘然恐后行,本朝不入非高计。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2.后出塞(杜甫)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芋。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3.题渔阳图诗(沈讲)《康熙?顺义县志》

燕山自是汉家地,北望分明掌股间。休作画图张壁屋,空令壮士老朱颜。

4.白河寒望(蒋山卿)《南冷集》

极目空原野,萧条此水村。茫茫河自白,惨惨月初昏。

远岸回蒲口,寒湖接海门。扁舟忽渔唱,楚客正伤*。

5.渔阳怀古(明,汪溥)诗中的“张郭”,即渔阳太守,张堪、郭彶

画角呜呜弄朔风,渔阳千古恨无穷。孤城鼙鼓声才动,一曲霓裳舞未终。

日暮断云横铁岭,夜神寒月照崆峒。独怜张郭祠犹在,青草年来长碧茸。

6.渔阳怀古(明,*景)诗中的“张郭”,即渔阳太守,张堪、郭彶

燕山万仞削芙蓉,渔水千寻绕玉红。民物熙熙图画里,楼台隐隐雨烟中。

儿童齐解夸张郭,父老犹能说璟崇。不识当年鼙鼓沸,几人高洁在崆峒。

7.惜别诗(孙冕)《诗话总龟前集》

暖有花枝冷有冰,惟人没后却无凭。预愁离别苦相对,挑尽渔阳一夜灯。

8.眉子研诗(苏东坡)诗中的“渔阳胡马”,点出了渔阳边地特点。

长安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

9.新秋感兴(梁清标)《清诗别裁集》诗中渔阳、易水等典故颇多。

渔阳秋色照桑乾,日暮沙飞雁度难。御苑金茎迷细草,上方银汉挂阑干。

西风欲诉明妃怨,千载空歌易水寒。怅望高天成太息,数声清角月中残。

10.报宋荔裳观察(丁澎)《清诗别裁集》意境苍然,情境沉郁

风起卢龙急雁行,几年归梦渡渔阳。髡钳季布藏车下,钩*符融泣路旁。

马怯危桥流汩汩,鹳呜横岭月苍苍。榆*霜白惊秋晚,不敢逢人问故乡。

11.渔阳将*(张为)《列朝诗集》一幅爱国老将雄姿画

霜髭拥颔对穷秋,著白貂裘独上楼。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2.渔阳霜(张为)《列朝诗集》客访渔阳,满目霜秋,一怀悲凉

寂寥思友忆渔阳,为爱诗词访异乡。无客问津几迷路,登高怕看满林霜。

13.塞上曲(肃靖王)此诗旨趣沉雄

远出渔阳北击胡,将*谈笑挽雕弧。千金底购单于首,赎得沙场战骨无?

14.次韵和石末公元夜之作(刘诚基)渔阳鼓、渔阳曲、渔阳操,雄劲激昂

 

八表流云澄夜色,九霄华月动春城。条风细细吹旗影,香蔼微微引漏声。

河汉虹桥应断绝,沧溟鳌足漫峥嵘。愁来更听渔阳操,独倚阑干坐到明。

15.蓟州(顾炎武)《顾亭林诗集》清初,顾炎武自昆山北上渔阳访古。

北上渔阳道,阴风倍惨凄。穷鱼浮淀白,孽鸟向林低。

故垒余安史,居人半霫奚。停骖聊一问,几日到辽西?

16.长安(顾炎武)《顾亭林诗集》顾氏怀古东汉之初,渔阳之乱。

东井应天文,西京自炎汉。都城北斗崇,渭水银河贯。

千门旧宫掖,九市新廛开。云生百子池,风起飞廉观。

呼韩拜殿前,颉利俘桥畔。武将把雕戈,文人弄柔翰。

遗迹俱烟芜,名流亦星散。愁闻赤眉入,再听渔阳乱。

论都念杜笃,去国悲王粲。积雨乍开褰,凄其秋已半。

惆怅远行人,单衣裁至骭。

17.邯郸(顾炎武)《顾亭林诗集》“岂闻萧王来,北发渔阳豪”刘秀徇河北。

赵国地生毛,丛台野火烧。平原与马服,累累葬枯蒿。

饥乌啄冬雪,独雁号寒郊。有策无所用,拂拭千金刀。

岂闻萧王来,北发渔阳豪。昼卧温明殿,苍生正嗸嗸。

太息复何言,此身随所遭。

18.咏史(顾炎武)《顾亭林诗集》陈胜吴广起义

王良既策马,天弧亦直狼。中夜视北辰,九野何茫茫。

秦*灭六国,自谓过帝皇。岂知渔阳卒,狐鸣丛祠旁。

谁为刑名家,至今怨商鞅。

19.*崖关(杨忠裕)《长安客话》写尽了渔阳自古为战场

渔阳百里置烽频,直北雄关限虏尘。秦塞自来称络绎,胡山一派也嶙峋。

望辜极目横云障,听讶随风落叶新。此地几年无战角,莫惊飞堠起眉颦。

20.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刘长卿)表现了安史之乱后之惨景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21.渔阳老将行(梁清标)《蕉林集》“白狼河”今怀柔、辽西均有白浪河。

渔阳重镇临边隅,将*燕颔赤虬须。少小结发事行阵,弯弓自请当单于。

*中行酒青油幕,马上穿杨金仆姑。养士家财能立散,摧锋遍体无完肤。

将*胆略古无两,逐北直取封侯赏。大小身经数百战,九边形势如指掌。

报主濒死沙场中,论功欲绘凌烟上。岂知岁月空蹉跎,将*已老双鬓皤。

内外一家方罢战,毳帐满地驱明驼。边备不修闲士马,归来小猎南山阿。

猿臂无力射猛虎,雄心卧看浮云过。宝刀既卖宾客散,柴门反闭张雀罗。

幽州健儿夜吹角,梦*犹绕白狼河。

22.渔阳道中(曹鈖)《癭庵集》“悲笳”、“戍楼”,极尽边地之苦。

平原空怅望,故国已荒丘。猎犬穿林出,滩声抱石流。

月明燕岭暮,霜结蓟门秋。尚欲停车问,悲笳动戍楼。

23.题白云观壁(明代有题诗于狐奴山白云观者,其诗留心风土,颇有关系,惜失其名)[明朝狐奴山上的庙宇称之为“真人庙”]狐奴山,在顺义木林、北小营镇交界处。汉代,属渔阳郡狐奴县;明清辖于怀柔县。

狐奴城下稻云秋,灌溉应将水利收。旧是渔阳劝耕地,即今谁拜富民侯。

24.午日游龙王山(潘其灿)《康熙?怀柔县志》“细侯”即渔阳太守郭伋

午日方同醉,龙山试共游。烟光通帝里,景色入边州。

父老歌陶令,儿童颂细侯。清风满邑郭,夏日亦如秋。

25.九月登黍谷山(杜琳,贡生)明清之季的邹衍庙已经荒芜

唯爱山光好,谁言著屐难。峰高来月小,霜重染枫丹。

古柏苍藤合,清泉白石寒。寺荒钟磬杳,漏尽不知阑。

26.邹律咏(苏拯)《康熙?怀柔县志》以诗评邹衍, 的唐诗。

邹律暖燕谷,青史徒编录。人心不变迁,空吹闲草木。

世患有三惑,尔律莫能抑。边苦有长征,尔律莫能息。

斯术未济时,斯律亦何益。争如至公一开口,吹起贤良霸邦国。

27.登神山醉中题壁(元?马祖常)《石田集》、《康熙?怀柔县志》

此诗为宰相庄之北神山龙祥观内的“题壁诗”。康熙?顺义县志载:“顺州有龙云寺,元?崇国寺碑阴记有,马祖常登都北神山,醉中题壁诗”。据宋代《密云县重建龙祥观业记》,可知,神山龙祥观始建于唐代。至元代马祖常题诗之季,龙祥观已经改称“龙云寺”了。该诗描写了春季的神山、雁栖河、白河、村庄、里社熙然和暖的景致,并将邹衍暖律、黍谷阳和的典故蕴含在春暖花开季节。随之,诗人东望黍谷山,洒酒遥奠邹衍后,骑驴归去。尤其是“白水从北来,南与众川会”句,将东北而来经神山南行宰相庄的古白河,进行了朴实、准确的描摹。因此,这首诗不但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更具史料价值。

过溪踏琼瑶,入山采苍翠。仙宫名神山,下负六鳌背。

我来访丹药,羽人已千岁。清啸响山谷,幽姿媚松桧。

白水从北宋,南与众川会。开窗目沃野,千峰俨相对。

自是山林乐,何但官爵贵。买田酿清泉,里社日相慰。

诗成怅如失,天风逼衣袂。东望邹衍庙,杯酒可远酹。

谈天剧当时,古屋尚粉绘。骑驴独归去,人世空一喟。

简注:

△神山,山名,位于今怀柔县怀北镇大水峪村东南。

△马祖常(—),字伯庸,元文学家。元统年间任御史中承。

△羽人,神话中的飞仙。旧时称道士为羽人。指神山龙祥观道士羽化升天。

△白水,即白河,明时白河故道,与今沙河的水道重合,流经神山东侧。

△邹衍,战国末年哲学家,阴阳家,助燕昌兴,曾在今密云、怀柔一带活动。

28.白河落雁(苏伯征)《顺义县志》落雁、沙岸、曲水、蒹葭,古白河景色

雁落平沙上下鸣,河流迂缓抱山行。倍深旅客苍葭思,每共闲鸥白水盟。

蓼岸惊寒声嘹亮,芦舟背水阵纵横。劳生不息缘何事,春北秋南万里征。

29.粮墩远眺(李仙州)《民国重印?顺义县志》潮白运河,漕运终止。

风光满目倩谁摹,四面青山入画图。岭峻城长云隐约,沙平岸阔水潆纡。

炊烟迷树荒村远,麦浪生花大地铺。漕艇不知何处去,空余胜迹一墩孤。

30.赠半淞表兄(清?潘其灿)《康熙·怀柔县志》清代怀柔“皇庄、旗地”

百里分符是畏途,支撑端籍济川壶。差繁财力真兼困,地小旗民每互逋。

官俸捐来愁种秫,田粮免后但悬蒲。銮舆岁幸垂清问,好为穷檐更绘图。

雅志宁惭头上冠,讵因地苦作清官。冰心不改青毡旧,玉律真回黍谷寒。

常叹事如穿棘絮,却欣名似逆风檀。知君久历盘根地,游刃从兹更不难。

31.谒邹先生祠二首(明·方问孝)两首诗,记述了拜谒邹祠之事,抒发了怀古叹今之情。诗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意境。

夫子昔游燕,宫成碣石年。坟荒肃然雨,祠接女郎烟。

名自三驺著,书从五德传。夜深明月下,仿佛笑谈天。

人去不可见,川明终古流。云疑拥慧日,庙似筑宫秋。

碑色含苔冷,蝈省带雨愁。应知精魄在,千载此幽州。

年3月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zz/308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