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体现了一名北京市民的担当与责任

“分龄”较长的老邻居们,在本报昨天的报道中分享了关于垃圾分类的经验。今天,我们把视角聚焦在“新入门”市民为垃圾分类付出的努力。他们当中有人进行了一个月的尝试,有的甚至才刚刚起步一周。在垃圾分类已成大势所趋的今天,未雨绸缪、提早准备,体现了一名北京市民的担当与责任。参与家庭:时雨家“分龄”:一周边学边做,远没想象中复杂时雨在“裸投”厨余垃圾“上海已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北京还会远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修订,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当手机被类似消息刷屏时,上班族时雨才第一次感觉到垃圾分类离她如此之近。时雨和丈夫平时在小家单住,虽然两人都有一定的环保和节约意识,但垃圾分类却一直是家里的“待办事项”,从未真正实行。小两口也曾有过几次临时起意,想把垃圾分类做起来,但每次都会因“家里没地方”、“光我们分也没用”等理由打消念头。“其实我俩都清楚,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懒,觉得垃圾分类太麻烦。”这一回,垃圾分类眼看是大势所趋,任何理由都无法再当借口。出于提前适应的考虑,一周之前,时雨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垃圾分类。她还翻出了小区前几年分发的两个分类垃圾桶和一张宣传页,垃圾分类就这样“边学边做”地起步了。事实上,当分类工作真正开始后,时雨发现它远没有想象中复杂。相比起以前下厨时把垃圾混扔在一起,现在只不过是把餐巾纸、食品包装等其它垃圾与蛋壳、土豆皮等厨余材料分开投放而已。刚开始的一两天,两种垃圾还会不小心被扔到对方的垃圾桶,只能拣出来再扔。随着教训的增多,这种错误投放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时雨喜欢在自己的小屋边吃水果边看网剧,以前,她吃剩的瓜皮果核会随手扔进桌下的混装垃圾袋。家里实行垃圾分类以后,她为了正确投放厨余垃圾,往返于厨房和小屋的次数明显增多。后来几天,时雨干脆在桌下又多放了一个小的厨余垃圾袋,先往小袋里扔,攒够一定量再转移到厨房。“这种方法是挺方便,就是有点费袋子。”回顾这一周的垃圾分类经历,时雨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下楼“裸投”厨余垃圾的时候。“看着袋子里的垃圾倒空在绿桶里,感觉还真挺自豪的,可算是给垃圾分类事业做贡献了!”欲分更细更好,需知其所以然为了提高分类投放的准确性,时雨在这一周里也没少浏览网上的各类文章。在她看来,有些文章完全是把垃圾分类“妖魔化”了,举的例子都过于极端,平时生活中基本遇不到:“比如什么小龙虾头是其它垃圾,小龙虾壳是厨余垃圾,平时我也不在家吃小龙虾,所以没这顾虑。”而对于湿纸巾是干垃圾,干香菇是湿垃圾这类的认知错位,因为北京目前实行的还是“厨余垃圾”、“其它垃圾”的叫法,时雨理解起来并不算难。“我觉得这种分类名字就挺好的,如果非要按干湿那么分,可能还真容易搞不清。”时雨现在只能算是垃圾分类的新手,她也没有给自己定太严苛的目标。“先把厨余和其它两大类分好,这其实不算难。”而经过一周的试验,她还发现了垃圾分类中的一个新问题——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在数量上相差很大。时雨经常买超市中包装好的冷藏肉,有时候一顿饭做下来,厨余垃圾桶刚装了一点,其它垃圾桶就已经堆满包装的食品塑料盒了。其它垃圾这么多,能不能从里面择出一些可回收物呢?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时雨又发现自己缺少明确的垃圾分类指导。家里的垃圾分类宣传册页上没有“食品包装盒”这一项,在网上的查询系统中搜索,“塑料盒”被标注为可回收物,“食品塑料盒”、“水果塑料盒”又被标注为其它垃圾,这让时雨感到有些困惑。“我现在只是知其然的阶段,要想分得更细更好,还是得知其所以然。”时雨认为,现在很多APP虽然具有查询功能,但在具体例子的解释上仍有欠缺。“为什么奶茶杯盖是可回收物,奶茶杯是其它垃圾?为什么瓜子壳是厨余垃圾,开心果壳又是其它垃圾?如果能有更详细的讲解和图片示例就好了。”参与家庭:冮淼家、詹斯博家“分龄”:一个月环保活动更易激起分类意愿冮淼家的垃圾桶从上个月起,冮淼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开始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家里的第一个改变,就是在厨房多添置一个垃圾桶,把厨余垃圾和塑料包装物分开。冮爸爸表示,小区楼下的垃圾桶目前仍然是混装状态,这次“家门内”的行动也只是先行尝试,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分类意识。冮淼家参与垃圾分类的契机,还与之前参加的一次环保活动有关。年前,家里的亲戚曾寄过来一整只羊,上面有很多的羊油,家里人都吃不了。冮淼妈妈为此求助了一名从事环保行业的朋友,对方马上表示可以策划一次活动,教孩子如何将羊油“变废为宝”。在朋友的带领下,冮淼一家将羊油全都提炼做成了肥皂。“那天孩子特别开心,也给了我挺大触动,本来要扔的东西,只要有途径,还是能回收利用。”有了这次经历,冮淼妈妈对垃圾分类也产生了一种期待,“看到过国外垃圾回收的报道,整个行业从业人员很多,不仅创造产业价值,也能给地球减负。希望咱们也认真得做起来,千万不要半途而废。”现在,冮淼的书桌旁也安装着一个挂壁式垃圾桶,“喝完的牛奶盒、废纸,都归它了,我这里只收可回收垃圾。”詹斯博家的垃圾桶同样参加过多次环保活动的,还有“环保小达人”詹斯博。他曾探索过如何把变硬的纸粘土重新泡软再制作玩具,还用废旧饮料瓶和叶片制作出了微型吸尘器,他还把这些经验在课外的环保小课堂上跟小朋友一起分享过。“老师给我们讲过很多知识,日常生活也要争取零排放、零废弃。”以往只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zp/753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