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小程序即可购买
酒杯里的光阴,
流淌着小喜悦。
很多茅台酒爱好者喜欢使用高足小酒杯。这种酒杯的杯体精致,杯壁轻薄,杯颈细长,杯座平稳,非常适合品鉴白酒。
长按识别小程序即可购买
名称:五彩婴戏高足小酒杯
尺寸:3.0cmx3.0cmx6.0cm(口径x底径x高度)
容量:7ml
工艺:手绘五彩高温瓷
材质:陶瓷
款识:观味
产地:江西景德镇
长按识别小程序即可购买
高足杯由来古人饮酒之器有樽、觞、盅、斗、酌、觯、杯杓、觥等,分别对应了不同容量、形状的酒具。
随着酿酒技术的进步和饮酒之风的日渐盛行,酒器也随之得到不断地改进,经过历朝历代的积淀,衍生出名目繁多的杯类酒器,高足杯也是其中之一。
高足杯材质不一,不仅有陶器,还有青铜、金银、漆器、玉等质地,不同材质的高足杯在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
高足杯在清代以前的历史文献中少有记载,直到宋代《三楚新录》中有了“高足碗”这个称呼。清代朱琰《陶说》卷六《说器中·唐器》之“高足碗(原注:十国南平器)”条记:“周羽冲《三楚新录》:高从诲时,荆南瓷器皆高足,公私竞置用之,谓之高足碗。”
《三楚新录》文中的“高足碗”与北宋青白瓷中常见的高圈足碗十分相似。高足碗曾经作为果盘、茶具使用,后来主要作为酒具使用,被称为高足杯。
高足杯作为酒文化的衍生产品,深刻地揭示出酒对中国陶瓷文化的影响。
高足杯历史
蒙古人进入中原的时候,也带来了高足杯。蒙古人喝酒一向豪迈,长颈设计便于五指抓握,即使骑在马背上,也可以大口畅饮。与宋代瓷质高足杯相比,元代高足杯的器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杯身敦厚似碗状,长颈小圈足。此外,修长的杯颈方便系于腰间或挂在马背上,因而高足杯在元代也被称为“马上杯”。
高足杯也是元代制瓷业大发展的象征,特别是元代青花和釉里红高足杯,成为历代高足杯的典范。
元代高足杯是元代人嗜酒习俗的见证,也是蒙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在特定条件下,从激烈碰撞逐渐走向相互交融的历史物证。
长按识别小程序即可购买
明代时,主家只有在接待至亲好友时才会使用精美的高足瓷杯。清代时,已成了普通家庭的常用之物。
到了现代,高足小酒杯的使用场景更加广泛。邀友叙情、畅饮小酌、接风洗尘、礼酒宴客,小酒杯里溢满了生活的小欢喜。
根据现代人的饮酒习惯,并结合茅台酒专用高足玻璃小酒杯的容量大小,长窑制器沿袭传统陶瓷高足杯经典,制作了这款全手工五彩婴戏高足小酒杯——小喜悦。
高足小酒杯
由优质的瓷泥打造,透明度高,可观察酒的颜色、粘稠度、挂杯效果;宽大的底座,使杯身更加稳定,安全感十足。酒杯的高度和杯口直径的合适尺寸为酒的香味和口感加分。
小喜悦杯的柄细长、圆润,人们喝酒时握住杯柄,不会影响杯中酒的温度;杯口敞开,酒与空气能够充分接触,醒酒更快,风味更佳。
婴戏图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方才领悟,我们的父辈对抱孙子的渴望,不过是想再重温孩子成长过程的喜悦。这种喜悦,也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图饰中。
那就是婴戏图,各种孩子玩耍的模样。这种图饰,或许也只有为人父母,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艰辛与喜悦。
婴戏图宋画中已经很多见。不过后来民间太过流行,画家反倒很少画了。瓷器之中,明代中晚期的婴戏非常特别,因为孩子的脑门画得特别大,像画寿星。清代就比较正常,趋于宋画的写实;描绘各种儿童玩耍的画面,还要加上各种吉祥的意思。
比如这组婴戏中一个孩子举着一片荷叶,这叫莲生贵子。
而牵着一头麒麟,代表麒麟送书,跟我们现在说goodgoodstudy,daydayup,意思差不多。
那个骑马的,可以看成郎骑竹马来,是讲爱情。反正都是各种美好。当然,整个画面,有很多的孩童,是说子孙要多,儿孙满堂。有时候竟要画上一百个,叫百子图。
不过比起万寿图,实在算不得夸张。而且,在古代也不是完全无法实现的目标。
郭德纲相声里说的,三妻四妾就二十五个娘儿们(三 十一加四个)。一人生四个,就一百了。就算没那么多,四个老婆,一人生三个,到孙子辈,百人的家族,算不上夸张。但只要人类仍在繁衍,婴戏的美好,就不会丢吧,我想。
装饰的方法装饰选择了五彩:热闹喜庆。但用色上,偏康熙的素雅风格而不是万历五彩的浓烈。万历五彩用得不好,就成东北二人转了,不冒那个险。
这个系列的器皿,适合养育孩子们的父母,或送给将为人父母新婚夫妇,也是极好的选择。若干年后,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始于体会到婴戏的喜悦,他会想起你。尽管,我们总是希望一份礼物可以迅速的得到回报,但其实友情,难道不是需要时间的发酵吗?
长按识别小程序即可购买
长窑转发有礼活动一:
转发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