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乡村文化张力
引发一股原创风潮
年11月,一对30岁左右的夫妻找到徐宁,他们想在东极庙子湖开一家民宿,希望前期投入低于装修公司的报价。“你们期望这家民宿,卖多少钱一间?”
“能不能卖到元?”
“预期,至少能卖元。”
这对夫妻觉得不可能。但世事往往超乎预料,在开业当年,这家民宿生意火爆,一间房,最高卖到了元。
这家民宿,叫“东极故事”,是东极第一家精品民宿,也是徐宁实施全案服务的第一个项目。
“文化就是价值。”在徐宁看来,民宿连接着乡村与城市,旅行与生活,情怀与商业,承载着人们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情怀,应该是一个小而美的业态。植入乡村文化张力,是让游客住得踏实、睡得安稳、玩得尽兴的前提。
旅客希望体验本土的东西,于是,她就讲故事,将民宿取名“东极故事”。她从《诗经》中取词,作为房间名,巧用原生态材料,作为民宿装饰。
原址建在山坡上,地形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她不畏艰难,劈山建房,还将部分山头加以开发,变成了室内一景,创造了“遗世独立”的建筑景观。
之后,她又花了整整一年,将民宿主从经营“小白”培养成营销“达人”,最终,用文化这个小点带动经济这个增长点,打造出了东极最火爆的民宿,实现了两年回本,远远低于市场上民宿平均四到五年的回本时间。
年,“东极故事”荣获舟山市“东海人家”精品民宿评选最高人气奖。
“东极故事”的成功,打响了“黑泥”全案服务的头炮。之后,由徐宁参与设计和建造的“青浜记忆”、“东极之歌”,持续“引人入胜”,引发了一股原创风潮,成为市内外游客到东极必“打卡”之地。
//深耕细作文旅产业
做精做细全案服务
“‘黑泥’与装修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黑泥’让客户尽量少花钱,用低投入换高产出。”徐宁坚信,文化创意带来投资回报,是文旅产业的核心所在。
今年65岁的张亚尔在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文明路开了一家精品民宿,从筹划、装修到顺利开张,她最想感谢的,便是徐宁。
“被子、枕头、床襟、花、艺术品、餐巾纸盒,每一样都是她给我出主意,教我买、教我摆的。”张亚尔说,原本自己对室内装饰一窍不通,在徐宁的全程指导下,渐渐懂了一些门道,也知道了如何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最关键的是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装修公司不太管这些琐碎,而‘黑泥’从进场开始,服务到日常,是用心在做事。”张亚尔说。
全案服务是个辛苦活儿,涵盖策划、设计、土建、装修、品牌包装、营销指导。为了将它做精做细,徐宁大量运用石材、绿植、瓷器、书籍、丝绸等,来体现民宿主人的文化品位,使用原生态材料降低软装成本,定期回访客户,助力民宿品质提升。
朱家尖南沙有许多民宿主,将民宿交给外地人经营,自己退出民宿行业,只收取租金,这样既不利于民宿的管理,也无益于长远发展。
“我们想为舟山打造一批精品民宿,让游客沉下心来感受舟山。”徐宁说,一间好的民宿,它的功能不止是休憩处所,更多的是旅途中的一个家。“它就像一本‘活’的书,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当地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或是感叹传统建筑的美丽。将文化和旅游融合,才能让舟山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她希望,通过“黑泥”的努力,让舟山每个民宿都低投入、高产出,实现3年内回本,持续盈利,带动旅游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从文旅标杆往规模化方向发展
让文化落地生根
来舟山之前,徐宁在南京从事房产设计,心心念念想开一家创意公司。年,一次来舟旅游的契机,她接触到了青旅,并爱上了舟山这座海边小城。年6月,由她创办的“黑泥”,在舟山“破土而出”。“早前,‘黑泥’做一个地方,火一个地方。现在,我们开始朝着整村方向去开发,第一个案例,就是展茅干施岙民俗村。”徐宁说,舟山的渔农家乐数量众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遍地开花、一哄而起”的现象。经营者缺乏整体宣传营销意识,创新不足,服务跟不上,缺乏地方特色,“同质化”严重,影响着渔农家乐在全域旅游下的生存和发展。
年10月,“黑泥”最大规模民宿项目——展茅干施岙精品民俗村一期正式开工,共涉及10个单体民宿建筑以及孝礼堂等公共空间,总建筑面积达到余平方米。根据规划,后期这里还将开发一系列文旅产品,打上“干施岙”品牌字样。
“每个村有不同的特色,‘黑泥’要做的,就是通过文化创意,把每个有潜力的村,做成特色村。”秉持这个理念,徐宁积极跟舟山各个名村镇对接,将文化设想与各村规划结合,从旅游层面,进行功能分区,突出本土特色,以一家一个主题、一家一个服务项目的形式,让文化落地生根。
从今年初开始,徐宁带着“黑泥”团队开展扫村工作,目前已走访了展茅干施岙村和朱家尖庙跟村、樟州湾村、泗苏村、小乌石塘村、棉增村等10个村。
//为景区增色
为公共空间树样板
除了全案服务和整村开发,这些年,“黑泥”在景区和公共空间领域也建树不少。东极后沙滩原是海边的一片荒地,整个东极,原先除财伯公像外,没有一个景点,海边游玩项目也只有出海捕鱼。随着东极旅游热的兴起,村民们提出:开发东极后沙滩。
接到这个任务后,“黑泥”在该沙滩范围内设计了“海丝之路”主题景区,并配套建设“碰碰吧”,安放4艘休闲渔船,供游客取景拍照。
如今,游客可以在沙滩上漫步、玩沙、看海……景区生意火爆,旺季收入超过预期。
作为海洋文化的中坚力量,“黑泥”始终怀着对文化创新的热情和信念,以及对全域旅游品质升级的追求,用心打造优良建筑品质、用情营造别样创意空间。
普陀大健康产业园创意长廊原先是个旧厂房,“黑泥”通过日夜耕耘,为其文化内涵注入了新的生机。
近年来,在“黑泥”品牌的打造下,舟山群岛新区青少年服务中心、普陀义工之家、普陀区蚂蚁岛旅游服务中心、虾峙旅游服务中心、普陀区统战公共大厅等作品,成为舟山创意空间的“样板”。
//踏踏实实服务群众
兢兢业业奉献社会
年4月,“黑泥”在首届省文化创意产业大会上崭露头角;在同年5月召开的海峡(浙江普陀)文创论坛上,徐宁受邀参加演讲,提出文创产业的发展不单源自于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还需要不断改变与渗透,为两岸经济文化界注入了新的文化思想,带来了产业实践经验。年,“黑泥”在普陀区东极镇东福山“东方秘营”项目中,对民宿理念有了新的阐释。
在这个项目中,“黑泥”将目光从民宿建筑、装修、房间数量等硬件中脱离出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