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大力推进省*府民生实事项目——“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阵地建设,积极建设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让残疾人也能拥有幸福空间和梦想家园。
最近,江苏省残联“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推进观摩会在海州区文化社区“残疾人之家”召开,来自残联系统余名“取经者”现场观摩了“残疾人之家”建设情况,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图为江苏省残联现场会在海州区召开(王一平摄)
凝聚合力抓建设
为尽可能地扩大“残疾人之家”的覆盖辐射范围,海州区结合基层各镇街特点,因地制宜,形成了多模式的“残疾人之家”服务网络,例如镇级“残疾人之家”利用镇残疾人托养中心和敬老院原有资源,整合闲置场所,主要建在镇原托养机构;街道办事处层级则主要以与乐龄生活馆合并使用为主。
“我们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努力将‘残疾人之家’建设成辅助性就业的主阵地、残疾人综合服务的主阵地、社会化助残扶残的主阵地。”海州区残疾人联合会*组书记、理事长王伟介绍说。
目前,海州区已建成“残疾人之家”35家,其中星级残疾人之24家,实现镇、街道全域覆盖,并向村、社区延伸,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真正做到“帮助一人,和谐一家”。
图为海州区残联举办的钩针培训班(王一平摄)
规范运营破难题
“残疾人之家”建成几间房子、拥有一个院子比较容易,但能够达到持续化的运营管理绝非易事。
在推进过程中,海州区严格按照省残联“七有”标准实现规范化建设,配置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康复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和志愿者服务等功能室,满足残疾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同时制定《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度》、《值班制度》、《服务承诺》等规章制度,实行管理制度,服务内容和标准公开。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该区配备“残疾人之家”管理员60余人,通过加强培训和引导,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加大投入保障,仅去年至今,全区共核拨运转经费多万元。
图为海州街道南门社区为残疾人配备辅具器材(王一平摄)
筑优项目强服务
“残疾人之家”的建成,给残疾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桌餐”“一张床”,而更重要的是为残疾人朋友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多亏了‘残疾人之家’的志愿者每月定时来给我理发,不然像我这样行动不便的老太婆,出门理个头发实在是困难。”文化社区重度残疾的李大娘说。自*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州区将扶残助残全面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通过设立慈善项目、组建“1+X”志愿服务队、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式,持续开展“爱你在心头”重度残疾人上门理发服务项目、“心灵呵护”残疾人心理疏导项目、“椅路有爱”贫困残疾人辅具适配项目等服务,多方联动、多元共建、多元化的服务不仅破解了“残疾人之家”服务项目单一、庇护产品不丰富等难题,也让残疾人感受到更多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贴心服务,“残疾人之家”还是辅助性就业的主阵地。走进海州区新海街道新孔社区“残疾人之家”,罗衡正在做刷子,他旁边堆了不少材料,神情专注,动作熟练。罗衡是一名智障残疾人,之前靠收破烂为生,因需要到处跑,家人一直担心他的安全问题。新孔社区“残疾人之家”成立后,他每天来残疾人之家干活,不仅人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每月还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据海州区残联教就科工作人员张海嫚介绍,自“残疾人之家”运行以来,累计实现日间照料服务人,其中有名轻度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实现辅助性就业。目前辅助性就业项目有14个,包含电子二节管加工、鱼线代加工、小音箱加工、手工编织、餐巾纸盒组装、电子烟花组装、渔具组装、圆珠笔安装、电源空开组装、插排组装、对联分装、纱布封边、灭火器压力表组装、柳编等项目。据统计,平均每个残疾人收益元/月。
图为海州区富强社区开展“风雨同舟为爱同行活动”助残活动(王一平摄)
王伟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海州区的“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逐步呈现出“关爱残疾人有场所、帮助残疾人有项目、尊重残疾人有行动”的良好发展态势,“下一步,我们将引入第三方机构实施绩效评价,对日间照料机构服务的内容、规模、效果等进行日常考核和综合评估,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让‘残疾人之家’真正为残疾人带来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张伟伟通讯员陈雪美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