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环保微宣讲走进重庆大学。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处、市城市管理局、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技术咨询部的5位发言人就同学们关心的外卖对环境的影响、碳足迹以及垃圾分类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现场同学提问:对于外卖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买方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卖方增加使用可降解环保材料的替代餐具。”
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何建飞介绍道:“外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次性餐具和包装塑料袋使用量的激增,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考虑到外卖已经改变很多人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直接说把这个行业取缔掉。我们要讨论一个前提,外卖的总单量会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的前提条件下,综合考虑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增加可降解环保材料的替代,以及加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或者是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措施。从线上的外卖平台来看,点外卖的同学应该都已经注意到了,最近你们在点外卖的时候,都会发现外卖平台给你们提供了一个无需餐具的选项,外卖平台会通过赠送积分发红包的方式,减少筷子、餐巾纸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现场有同学提问:“今天我第一次听到关于‘碳足迹’这个概念,什么是碳足迹,个人应当怎样减少碳足迹呢?”
“主动量化个人碳排放,是实现低碳生活的第一步。”
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处工作人员李连欣介绍,就像是人走路会留下脚印一般,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伴随碳的排放,留下“碳的脚印”,这就是“碳足迹”。
对于个人如何减少碳足迹?李连欣表示,在校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减少碳足迹:
学习上,购买教材时,可购置二手旧教材代替新教材;期末打印课件时,可通过调整排版,减少纸张用量;在人数稀少的教学楼自习时,仅打开自己需要的那一盏灯,而不是把整个教室的灯都打开。
生活上,减少点外卖,可以减少一次性包装与运输成本,也可以节约开支。
娱乐上,在购买书籍、音乐、游戏产品时,可以多选择数字版,少购买实体的纸本、光碟以及卡带。
现场同学提问:“垃圾分类已经在很多小区实施,每一类垃圾回收之后可以实现什么价值,现在我们垃圾分类回收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做好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
来自市城市管理局的易宏志介绍,垃圾的分类回收,这个问题其实属于资源化利用的范畴。目前资源化利用包括我们的可回收物的回收垃圾,进入再生资源体系。其他垃圾用于焚烧发电,也是属于资源化利用,还有厨余垃圾进入专用设施,产生压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等,都属于资源化利用。他说:“目前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占37%左右。做好了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其实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