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垃圾住进了精修房,原来扔垃圾也

导语:

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世纪开元·祝福祖国

我们一起为前线加油

自从“垃圾分类”全国大范围推行后,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小区内推行了垃圾分类站点。为了更好地督促居民按类扔垃圾,所以小区里都会有专人来“坚守”垃圾桶并指导垃圾分类。

一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虽然每天被“你是什么垃圾”的魔音洗脑,但都会配合工作人员一起把垃圾分类做到位。

然而,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退,在部分小区里,会看到明明垃圾分类的标识还在,分类的垃圾桶却已经成为了摆设。

有一些小区里因为宣传做的比较好,乱扔也只是个别现象。但是走出小区的大门,会发现只分为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的街头垃圾分类乱象更多。

在某城市的一个繁华市场的公交站,餐巾纸、饭菜和果皮等本应该归类在其他垃圾的,却被放到了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中。

在美食城,喝完的饮料瓶地上随处可见,然而明明离最近的垃圾桶的距离甚至都没有超过10米。

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宣传监管不到位、市民自主意识不强外,还有垃圾分类本身过于复杂的原因。有些人可能一想到这么多垃圾还要挨个查看是什么垃圾,就没了分类的耐心。

于是就有人推出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垃圾桶。这类垃圾桶不仅有优美的外形,给垃圾提供了一个“精装修新房子”,也让垃圾分类变得智能化、简单化。

它内部设置有各种装载预警、恒温检测设备等,可以时时刻刻检测箱体内部的状态,保障设备可以正常运行。智能垃圾桶的外部有显示屏,它会通过屏幕上的分类信息提醒使用者垃圾桶的正确使用方法,还可以用滚动字幕的方式提示居民垃圾投放的时间。

至于它的“人脸识别”功能,是最适合小区使用的。在第一次使用前,居民要完成注册,之后投放垃圾时,垃圾桶就会自动“刷脸”识别身份,打开桶盖,根据各类垃圾的重量来给居民积分。

在未来,“人脸识别”智能垃圾桶也会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的促进下继续推进并且进一步落实。中国作为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智能垃圾分类必然是未来垃圾管理的发展趋势。也会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全民垃圾分类。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了,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pz/584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