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钟书毓
朵拉·玛尔,世人好像并不怎么熟悉,多数知道她名字的,也只是了解到她身上的一个标签——毕加索的灵感缪斯,他的情人。
但真实的她,标签“数不胜数”,撕去“艺术家情人”的这件外衣,她还是一位超现实主义摄影师、画家、激进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惟一一位参加了全部六次超现实主义展览的艺术家。
一个模特
年1月初,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一副名画被撕。被毁的画作名为《女子半身像》,是毕加索在年创作的,其中的原型就是毕加索的情人——朵拉·玛尔。
目前,现年20岁的疑犯沙克尔·梅西已被警方以刑事毁坏的罪名逮捕。在初步聆讯中,他表明自己不会认罪。在警方拘留阶段,沙克尔被拒绝保释,该案件的后续听证将于1月30日进行。
△被撕的毕加索画作《女子半身像》说来正巧,同一时间,朵拉·玛尔的作品回顾展也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进行。而这件“名画被毁案”使朵拉·玛尔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她作为这张画的模特,同时也作为毕加索的情人,出现在各大新闻的角落里。
除去这幅《女子半身像》,毕加索以她为模特的画作可不少,在他们相爱后不久,毕加索就为她创作了一副简笔画,自此朵拉的“模特生涯”开启,频繁出现在画布上。
她温文妩媚,在毕加索的画中也尽显风情。在他们深陷爱情的缠绵时期,朵拉就是毕加索的“灵感缪斯”,源源不断为他提供素材,以致毕加索的画中时常会出现那个淡然微笑的女人。
△毕加索以朵拉为模特创作了多幅画作朵拉的形象,越来越成为毕加索创作和重新塑造人物头部的重要理念,他注意观察她的表情和姿势,研究每一根线条和每一个平面,常常把她的容貌和富有诗意的幻想结合起来。
一时间,毕加索笔下的朵拉形象越来越多,但朵拉这一时期的摄影作品是什么呢?有人说朵拉和毕加索感情的开始也是她艺术生涯的结束时刻,这句话在朵拉后来与毕加索在一起的日子里似乎得到了印证。
但后来几年的时间里朵拉和毕加索的关系因为另一位女性,玛丽·泰莱丝的介入而开始恶化,这样的变化也体现在毕加索的画中。曾经在毕加索画中微笑的女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哭泣的女人》。
直到他们断绝彼此的关系,朵拉·玛尔一直都是毕加索“ 的模特”。
两次相遇
朵拉·玛尔与毕加索的十年的情爱纠葛,源于两次工作上的相遇。
年年末,朵拉被聘为电影《LeCrimedeMonsieurLange》的摄影师。在电影拍摄的布景现场,她 次遇见了毕加索。
朵拉称,这一幕相遇时的场景永远刻在她心上——54岁的毕加索,穿着松垮的裤子,在衬衫毛衣外披着带有怪异领子的大衣,戴着贝雷帽和长围巾,出现在了电影现场。
可能就是这种散发着艺术颓唐气息的形象,将朵拉深深吸引住了。但彼时年轻靓丽的她,却没能给毕加索留下什么印象。
直到年初,朵拉再一次和毕加索相遇了。这一次,则是毕加索清晰地记得坐在咖啡馆邻座的朵拉:蓝色的眼珠,浓密的眉毛。她不停地在桌子上用一根尖尖的小刀在她的手指间穿插,一不小心就会有一滴血染红她黑色手套上的玫瑰花。
就是她的这把小刀、手指和手套,紧紧抓住了毕加索的心。毕加索向朵拉索要了手套,甚至后来还锁进了他珍藏物品的展示柜里。
很快两人成为了恋人,朵拉和毕加索互相沦陷在爱情漩涡中。她是他的缪斯,他也是她的骑士。有趣的灵*碰撞在一起,同时激起了他们关于创作及思想的火花。
甜蜜故事并不能长久,艺术家的移情别恋使缪斯坠落神坛。毕加索对朵拉的嫌弃使得曾经的爱恋变成了对朵拉的一种精神折磨,他甚至作为观众,饶有兴致的看着两个令他着迷的女性(玛丽和朵拉)在他面前激烈争吵,看着朵拉的自尊被一层层地撕扯下来,却无动于衷。
朵拉凄惨地离开了,与毕加索的感情经历一度使他寡寡欲欢、精神不振。虽然有人认为,尽管毕加索一生中情人众多,但朵拉·玛尔 是最重要的情人之一,但成为老媪的朵拉,最终在巴黎寓所贫困潦倒,孤独离世。
朵拉去世后,人们在她的居所里发现,除了她自己的绘画作品外,毕加索送给她的所有油画、雕塑、素描作品,甚至还有在餐巾纸上随意涂抹的速写都被她完好珍藏着。她从没有出售拍卖一件毕加索的作品,仍然珍视着这份感情。
三种身份
朵拉经常被人以毕加索的情人的名号提起,但实际上,她本人也是一位极富天分的艺术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情人”的这一名号。她是一位超现实主义的摄影师,同时也是一位画家。
在朵拉·玛尔年遇到毕加索之前,就因其摄影作品而闻名。她是一名静物摄影师,被描述为“一个捕捉图像的黑发女猎手”,在法国的多数早期作品是时装摄影,但是与其他时装摄影不同的一点是,玛尔的照片极富戏剧化。
△朵拉作品:《无题(重复曝光自拍像)多数人形容她这一时期的作品是“带着戏剧性的品位与困扰性的迷思”。街景、行人,巴塞罗那、伦敦以及巴黎的贫困、潦倒、无聊在她的作品里一览无余。
曾出过一本关于朵拉·玛尔传记的考斯教授称,一旦你认识了玛尔的摄影作品,下次你一定将会认得出来。“玛尔的照片好像会跟你讲话一样,虽然她照片的比例可能有点怪。但玛尔摄影作品赋有描述性, 会让人印象深刻。”
△朵拉作品:《手与贝壳》她的摄影作品、迷幻情感的表现与创造力,远超与毕加索的关系,充分展现了她作为艺术家的造诣。
在年2月6日的法西斯示威游行活动之后,朵拉在多位年轻*治家、作家和艺术家的支持下共同签署了“对战争上诉”的倡议。她还参与了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团体,并经常参加示威,集会和在咖啡馆举办的对谈活动。
在这样的*治背景下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受到了当时左翼*治的高度影响,朵拉经常会拍摄那些因社会萧条而陷入贫困的人们。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共和国所管辖的格尔尼卡城进行了人类历史上 次地毯式的轰炸。当时的毕加索与朵拉·玛尔已是恋人,而朵拉因为对*国主义的强烈憎恨,拍下了许多与之有关的摄影作品,这些也刚好成为了毕加索画作的灵感。
也正是在她的影响下,毕加索开始积极参与*治,并最终于年加入法国共产*。
在毕加索创作期间,朵拉成为了毕加索的专业摄影师,将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过程用相机记录了下来,这些照片记载了这幅画从最初的构图到后来最终完成的全过程,而朵拉也成了《格尔尼卡》诞生的见证者,在这幅画作的创作中朵拉甚至还帮忙绘制了几笔。
但毕加索曾这么认为:“每一个摄影师的内心都是一个试图走出去的画家。”他鄙视用媒介设备创作的艺术,这让朵拉内心开始颤动。
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完成后,朵拉已经基本放弃了摄影。也许是受《格尔尼卡》创作经历的影响,朵拉开始了绘画的创作,她还开始称自己是毕加索的学生。
与毕加索分道扬镳后,自我的迷失与痛苦让她转型,她独居在法国南部专心画画,与之前的摄影作品相比,她的画作并没有获得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