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到秋,我在云茶寮讲什么

黑芝麻能治白癫风吗 http://m.39.net/pf/a_4757551.html

去年冬末开始的 季的经过十三讲之后,第二季于夏日开讲,至今已是第十讲。

每周在的“云上”相见,真是应合了当时设计人文茶道传习馆时茶寮这个小空间的构想。茶寮以明代茶寮为源头,明窗净几,两侧为书架与器物陈列,器物中不乏多年收集的老茶器和赏物。一窗白云,落霞半城,更是成为了标志性画面。在茶寮中坐下,可拥远山白云。故当时名曰“云茶寮”。题字特别制成立体字并与白墙面同色,每日清晨、下午、*昏,字影随光线变化,颇为有趣。

茶寮中设炭炉、竹炉,可趺坐煮泉瀹茶。看云、听雨。夜来,烛光点点,有山堂夜坐的安静。来茶寮同坐的唯老友与知交。

庚子至辛卯,外因不允许人们如往常一样出行。的讲座应时开设,冥冥中好似几年前就预留好了这个空间。

每周一次的开讲成为日常。

在茶寮的相见并不是面对面,但对着电脑的讲述也逐渐习惯起来,一次2小时的PPT与现场口述的方式,令每周的预备工作量不小,我希望的分享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于熟悉的话题和知识点也要有形的认知,更要让千里之遥的茶人听懂理解,这就会对讲述者的要求更高。PPT的设计,每一张图片构成、示范、表格设计、逻辑思维图都自己做好;敬贤从北京回来帮我专门拍摄小壶、盖碗、碗泡的冲泡手法视频,一点一点的细节,不同角度的出汤、注水,后来发现,视频上看手法,比现场更多角度。回访作业时,看到大家提交视频的冲泡手法,心里的忐忑才放了下来。

回首讲过的内容真是不少,静定生慧的行茶轨迹、“岁朝新声”春节的盛华茶席、明代的泡茶道与茶寮、普洱茶生茶山头茶的冲泡技巧、如何冲泡出饱满而具米汤感的熟茶茶汤、茶道的仪轨与意义、华食的理念华食制作、唐代茶文化与器物审美、炭火的管理与茶炉文化、茶人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红茶的冲泡及表现方式、如何提高雨季的茶汤冲泡质量等等。

每周的也成为了大家的期待。最近,为了方便大家的时间,将时间从周六下午改到周四晚上。周四我们总是提前吃过晚饭,丽梅起好炭煮着茶,我会 检查一遍课件,看还有不妥的地方。这时总是忘了在摄像头前要涂一点提气色的唇彩,或者用散粉压一下脸上的油光,经常是很有兴致的讲完课后才想起来。有时候开玩笑,讲完一年又可以出本书了。

这是新的生活方式,大家在现实空间里流动性减少,在一个城市定下来的时间多了,不禁有一点“从前,车马慢”的节奏,我们将书信变成遥遥相对的电脑、手机,同样可以交流,可以在人海找到彼此,变成可以期待的“书信”和别人生活中的礼物。

不知道未来的几年会怎么样,是如此的生活状态构建出新的人与人的认识方式、交流方式;构建出新的知识传播方式、接纳方式,更重要的,是将会构建出新的思考方式。于己,于他(她),于茶,于世界。不变的是,我们依然是:独立、谦逊、博闻、包容”的人。

——迎新

春季茶席设计

8月12日

第十讲

茶席摄影的表现

第三季

报名即日开始

报名咨询

(1)致电:一水间工作电话

(2)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pz/346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