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速记所有普洱茶的概念,值得重新认识一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6/5491264.html

前几天,和马云喝茶,茶叶大条,茶汤干净,微回甘,涩,有水味。喝了一半天,他说是一斤的鲜叶,按照今年的出茶率4.3到4.5,一斤干茶做下来是标准的高价茶了,刨掉损耗,加人工,资金成本,卖到市场自然是天价。他不说,我以为是我们收的茶,口感风格类似。这样的茶很多,剥掉包装纸谁也喝不出,贴上一个大名头,价格却是十几倍。

今年,普洱茶轰轰烈烈的造名山运动终于停歇了。

普洱茶有层出不穷的名山名寨,眼花缭乱,好多茶友问我,我也不清楚,云南上万的茶山,大茶区的共性却是一样,那种细微的差别就能引导到天价,支撑的逻辑在哪里呢?谁也不知道。名山茶,越是贵茶,越是烫手,家家户户都一大堆库存了,还要拼命鼓吹,目的在哪里呢?

普洱茶的山头,有很多共性,要去刻舟求剑干嘛呢?刻舟求剑的目的在哪里呢?

我们到底是喝茶,还是就是喝名字?

我们今天喝的茶,都是通过加工工艺而来,不同的工艺,造就了不同的甜,厚,滑,或者相反,苦、涩、麻。一颗茶树,可以*、红、青、白等六大类,不是红茶采自红茶树,普洱采自普洱树,树都一样,做法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

换句话讲,我们喝茶,在喝工艺。

是工艺决定了它变成了白茶,红茶,还是普洱茶。

但是,在现实的喝茶场景中,我们被名字锁定了,我要喝白茶,我要喝普洱茶,不是就不喝,我要喝凤凰窝,薄荷塘,不是就不行。其实,你归根结底想——你要的,是好茶,而并非是某一个名字,某一个茶类,某一个山头。

你为什么要被概念去锁定呢?

生茶、熟茶。

白茶、普洱。

易武,老班章,冰岛,山头茶

我们被名字锁定了。。。

明明一个茶很普通,挂上山头挂上名山,茶客喝到苦涩满嘴,拼命找寻茶汤的水粗水洗,拼命寻找茶底韵味,这到底在喝茶,还是纯属找罪受?

一个老板收了几箱茶,名字都是高大上的,价格却是我的茶的五倍的,再到市场翻一番,那就是十倍的价钱,收茶的认名字,喝茶的也认名字,这样喝茶的意义在哪里呢?

喝茶喝的是工艺?

对不对?

喝龙井绿茶,喝武夷岩茶,喝云南普洱,都是喝工艺。

同样的原料,比如说用云南的大茶树鲜叶,可以绿茶,可以岩茶,可以普洱。

所以,我们喝茶,喝的是工艺。

平时在普洱茶的语境下说工艺,说的是工好工坏,工艺有新旧,根据市场的选择来定。比方讲,高温高湿的仓储工艺现在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抛弃。

大多数人的理解,我们在喝山头茶,我们喝的是原料?

这是不是意味着普洱茶没有门槛。当然,这是今天的现实,正因为大家的理解守着一颗高端的茶树就可以得到一杯 茶,所以,大家都去守树,茶农卖鲜叶即可。

事实上是反的,现在的茶叶渠道商积压,茶农积压,藏家也积压。只是藏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收藏品。收藏品,积压品,实质一样,原因是你要变现的时候无法变现。

茶叶变现是不是很容易?

20年前的茶叶,7块到15块一公斤,今天随便怎么计算也都是增值的,但是,为什么就卖不掉呢?

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工艺的发展是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你承认不?

茶叶是祭祀品的年代,工艺就是晒干上贡即可。

茶叶是大和尚通夜不眠悟道的时候,就需要尽量保持茶叶的成分,不压汁,炒青工艺就发展起来。熟茶的发明,大致道理差不多,老茶的数量供给不够,必须要催熟,尽量模仿老茶的陈香。

现行的工艺条件下,几百年来也没有如此完善,远远是超越前人的,这就成了双刃剑,市场需要的时候,反应速度快,大生产,大库存。市场的概念一乱,各种工艺也就层出不穷。

这种变化的认识,做茶人需要,喝茶人也需要。

你喝的茶,无不是市场变化的产物。

而市场变化,有时候是错误,老茶世界至今流行的仓味就是陈味的说法,就是错误之一。

今天流行的山头茶概念,未必不是一种错误。

换到熟茶的身上,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那是个时代的产物,是年之后才有的产物,到今天不过短短几十年。

吴疆说普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pz/322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