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华丨苏雪痕不忘初心知行合一,博观约

苏雪痕先生从事风景园林教育事业50多年,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为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采访进行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位 的园林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所有素质:自信、谦逊、亲和的态度、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祖国园林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他说这辈子做了两个 的选择:一个是园林,一个是教师。

“我 ,还想再当教师!”

苏雪痕教授

苏雪痕教授,年8月生于浙江镇海县。曾任园林植物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科组成员、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现园林学院)主任、教授。年以来一直任世界盆栽友好联盟中国理事,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北京园林学会常务理事、林业花卉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常务理事。现任园林植物与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创新联盟名誉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

岁月峥嵘,见证学院一路发展欣欣向荣

“园林事业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年轻人了解过去情况是很需要的,咱们既应该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也要想办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过去也就没有现在。”回首园林院一路风雨,岁月峥嵘,离不开每个园林人的开拓精神,更离不开*的正确领导。

我是年转入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以前是农大和清华的建筑系合办成立的造园组,年院系调整到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名称沿用了苏联专业名称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根据我们这些老教师的回忆,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最早开始有十几个老师,学生没有几个,最少的可能一个班只有两个人。

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年组织的师生下放锻炼。当时56级到了河南鄢陵,鄢陵是一个专门经营花木的县,在这里学生和花农打成一片;我们57级到了北京*土岗,那里是清代为京城主要的花卉供应地。57级一共两个班,一个班在樊家村,以木本为主,还有一个是在草桥,以草本为主。花农对我们疼爱得不得了,手把手教我们怎么修枝、怎么上盆、怎么育苗… 两个年级都各出版了一本书,我们这本书叫《北京*土岗花卉栽培》,56级出了一本《鄢陵园林植物栽培》花木书籍。我们从拜师实践过程当中学到很多,开阔了眼界,理论联系了实际,因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这段实践十分有意义。

《北京*土岗花卉栽培》

学院早期条件艰苦,当时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师生们积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时至今日,学院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于昔日,师生们也有了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适逢北林建校70周年华诞在即,我们正处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习主席也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建造就得靠植物,人类如果再不重视植物,将要自己毁灭自己,只有重视植物才能自己拯救自己,人与植物和自然界的生命都是紧密相连的。“山水是骨架,植物是毛发”这个观点我就不同意,人理光头了以后照样是人,但是如果园林里面没有植物的话,不成为园林。我们要接续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美丽誓言。

实践积累,带领学生不断突破砥砺前行

“在实践的过程中,你无时无刻都是在学习的”

苏先生与植物的点滴

教书和社会是分不开的,我记得以前讨论一篇外国人的文章时,这里提到了园林以及其他任何行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人、我们的语言等等,它都是随着国内外的*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断发展,所以动手实践是最重要的,要有前瞻性,要与时俱进。比如说在北京住宅区,防风是很重要的,从防风的角度讲,防风林的植物种类和组成的结构不同,可分为透风林带、半透风林带及不透风林带,对林带后减弱风的强度和距离都是不同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从生态角度讲,除了考虑这些上下耐阴的、喜光的、常绿或落叶植物的搭配以外,也要考虑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大自然中汲取知识,我经常带领我的学生到全国各地去学习和实践。“大自然才是 的老师,园林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在书本中学,更要到大自然中去学,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到真知识、增长硬本领。”

苏先生与学生们实习合影

从小的方面说,在做上海体育馆的项目时,对方要求在19层的高楼北面种杜鹃,我当时和院里老师一起先把上海的光照强度测了,发现春夏秋冬早晚光强是不一样的,阴影也不一样,阴影里面光照强度也不一样。北边光照太弱,这里种杜鹃永远开不了花,植株长得也会很弱,东西光照强就可以。我把测量数据和结果都告诉他们,他们感慨地说:“你们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种树啊。”杭州植物园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们,通过你的研究,山茶花是种在广玉兰下面好还是白玉兰下面好?” ,我们说是在白玉兰底下种的好,因为广玉兰是常绿树,白玉兰是落叶树,山茶花是常绿树,白玉兰底下光线更好;第二,广玉兰本身就有一定耐阴性,所以它枝下高很低,而白玉兰枝下高很高,白玉兰底下的山茶花得到的光就很多。像这些知识课堂上是没有的,都是通过实践一点一点学习的。

从大的方面说,各国的园林都不一样的,英国的园林比较精致;美国地方大、人较少,绿化都比较粗放;日本人的性格略显古板,所以他们形式的东西有很多;中国人比较自由、开放。园林专业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专业,每一个设计师都要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做出好的景观设计。中国的花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在珠海的一个滨江路项目中要命名为情侣路。这就可以从花文化入手,木棉——又称英雄树,代表恋爱中的男方,凤凰木则代表女方。此外,大王椰子和皇后葵,国王椰子和金凤花,都可以分别代表男方和女方。相识以后,用玫瑰代表初恋;用糖胶树代表热恋;用海南红豆树、鄂西红豆树、海红豆树、台湾相思等代表分离的相思;成家后,男子从*,女子将茉莉花置于枕边,名曰助情花;《诗经》中男女相爱互赠芍药;桂花、紫薇代表女方对男方取得功名的美好祝愿;百合、合欢代表百年好合、阖家欢乐;石榴、百子莲则代表生子…不同的节点有对应的树种,既呼应了项目主题,又展示了我国的花文化,让游客在游乐中学习花文化。“任何一个项目,没有文化是持久不了的”。

所以,我们的任务越大,就要求知识面越广,有非常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才能学到精髓。

苏先生与学生在内蒙古实习调研

展望未来,点亮师生前进道路勇攀高峰

“学问这东西来不得半点假的,下多少功夫它就有多少成果。”

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我认为: ,要作风正派、做人正直。第二,要学会坚强、敢于担当。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生活磨练太少,遇到挫折的时候很脆弱,承受能力不强。现在的竞争比原来要激烈得多、复杂得多,青年学生必须学会坚强,敢于担当,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第三,要基础扎实、业务过硬。设计的作品要以人为本,只有老百姓喜欢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想要做出这样的设计,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同时少不了实践。学生获得的知识中,最多有20%是老师教的间接经验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80%以上是直接经验,学生对哪个方面感兴趣,自然自己会去钻研。第四,要善于传承和借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是更需要有创新精神。听老师讲课时,要记笔记,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认真思考老师讲的是否正确。“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我讲的东西可能有好的也有不足的,你们不能完全跟着我的思路走,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取舍,要勇于质疑,才能有所创新。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走,不一定是好学生。”

在教学里,其实老师和家长的角色差不多,师生应该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有的时候不用多讲,你自己的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做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育德,培养学生的人品,第二才是教知识,知识面宽对于老师来讲非常重要。“你作为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喝,你应该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在教知识、做学问方面,学习方法是 位的,好的老师教出的学生 不能是书呆子,他必须要有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如果这次讲课还是上次课程的内容,那就出问题了,课程一定要有更新,更新靠什么?靠老师自己去实践,你不实践你就不知道,更不可能教给学生。因此一定要多亲近大自然,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丰富视野,不断充电,向大自然这位 的老师学习。”

“我这一辈子 的两项事业,一个是做园林,一个是当老师。”园林带着我走进了大自然,而大自然又给了我知识;教师这个职业让我留在讲台上,不断引领年轻的学子们走进园林知识的殿堂。

“我 ,还想再当教师!”

接受采访时的苏先生

园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创辉煌

“园林事业发展的越好,我们肩上的责任也就越大”

园林专业的存在是有必要性的,并且我为自己献身园林事业而倍感幸福。我认为我们的眼界应该放得比较宽一些,我们的行业远远不只局限于一般的园林规划设计,我认为我们的任务总有一天会发展到国土治理上,国土治理是我们重要的任务。这决定了我们需要有更宽的知识面,我们搞绿化的就是这样的,你自身的知识面一定要够宽。我们不要因为历史的变迁就走下坡路,要永远往上走,所有的老师、学生都应该保持我们的优势、我们的荣誉,只要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共创辉煌。

另外希望大家都能格局大一点、看得远一点,把我们自己的任务看得更清晰。园林精神应该是一种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努力把细节做好的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天人合一”是每一位园林设计师高度尊重的概念,改善人居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自然赋予每一位园林设计师的光荣使命。

十九大时,国家提出第二个百年目标要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祖国的美丽离不开我们一代又一代园林人的努力,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无上光荣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听*话,矢志不渝跟*走。我们的园林学院是在*的大力支持下,应时代而生的,我们自然要不负祖国与人民的期望!

苏雪痕教授植物造景学术思想座谈会

苏雪痕先生与采访老师合影

似水年华往期回顾

精选

戴思兰:育花成海恬淡如菊

丨更多

精选

董璁:从园林到建筑

丨更多

精选

*庆喜:赤子之心,结为今日硕果

丨更多

END

文章来源:北林园林资讯

想了解更多,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pz/272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