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抛开历史偏见,不得不承认的是,说起日本的产品,都会联想到精致、实用、细节、完美这些词汇。
今天小趣就想跟大家聊聊,为什么一个普通的马桶,到了日本人手里就能妙笔生花,设计出那么多人性化的功能细节,以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好到“令人发指”的称赞。
日本人在马桶上下的功夫跟日本文化也不无关系,因为厕所和卫浴间对日本人来说,有着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满天神佛里,还有着专门管理厕所的神祇——“厕神”。
虽然听起来不像一个领导职位,但厕神也不是“弼马温”式的虚职。
日本一些地方民俗认为厕神主生育,是位喜欢整洁的女神,容貌绝美。如果把自家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舒适宜人,那么自己生育的小孩就会清秀、漂亮。
这样想来,日本人能把一个马桶都做的如此精致细节,就不会觉得奇怪了。那日本的马桶究竟有多人性化呢?
日本的公厕里有这样的按钮,可以用来操控马桶:
比如便后冲洗(前方/后方)、音姬功能(掩饰排便声尴尬)、水量与音量调节、冲洗后烘干,还有声控冲洗的功能。
用水洗功能能代替手纸进行清洁,消灭细菌,有助于预防便秘、痔疮等疾病
座圈可以自动加热到人体适宜的温度,无论是寒冷冬季还是每个月的那几天,都不用担心受凉
有些马桶会在上方设置洗手台,洗完手以后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这个设计简直爱了,建议中国也推广,现在水资源这么匮乏,可以节约很多水。
提着东西进卫生间怎么办?有的商场马桶后面有一个放包的小台面~
如果你提的是马夹袋等开放性的包裹,你可以把它挂起来,我在有些卫生间还看见挂钩上注明了最多挂6KG的字样。
给孩子换尿片怎么办?
日本寸土寸金的商场里,还单独安排了单独给婴儿换尿片的小包间,这个设计在上海最近几年新建的大型商场里也有,应该说也是借鉴了日本这些成熟的模式。
大人带小孩怎么上厕所?
在国内一个人遛娃,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你忽然想方便一下,你来到小包厢里方便,这时候你手里还要抱一个小婴儿,你恨不得你这时候多一只手出来!
日本厕所设计就很巧妙,直接给小婴儿设计了一个安全小座椅,全包围式的设计让小孩更有安全感。
小座椅旁边还有一个把手,方便孩子握住,微调坐姿,平衡身体。
上厕所我有伞怎么办?
日本人超喜欢长伞,似乎不太喜欢用折伞。
在机场卫生间,为了方便挂伞,卫生间还特地设计了一个小挂钩,真的是细节设计啊!
新装备不会用怎么办?
日本人对于厕所的配套设备真的很多,对于我们这些外国观光客而言,很可能遇到“一脸懵逼地进去,一脸懵逼地出来”的窘境。
我就发现长途车站的卫生间里对于“坐便器清洁剂”使用方法的介绍,很详细,很专业。
最最值得称道的是,考虑到各种不同背景人的认知诉求:
如果你是日本人,你可以看日文
如果你不是日本人,你可以看英文
如果你不懂英文,你可以只看示意图
上厕所前不都是翻包吗?
在国内应该需要培养一个习惯,随身携带餐巾纸,尤其是上卫生间之前,要确认口袋里有没有餐巾纸(道理你应该懂的……)
在日本,我去的所有卫生间都放置了海量的卫生纸!记住这个形容词:海!量!
左手边两个,小台面上还放了一个!神呐,我都觉得太奢侈了点……
还有更详细的卫生纸使用攻略,确保你用得放心,用得省心……
身障人士怎么办?
走得地方多了之后,惊讶地发现:日本的商场、酒店、车站等公众场合,很多都设置了单独的身障人士卫生间。
看清楚,他们是单独的卫生间,而不是在一般的男女卫生间里面多设置一个包间而已。
这让我感觉到了很好的人文关怀,因为这个卫生间使用频率未必高,所以投资回报率不会太高,没有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是无法做出这种决策的。
大家都知道,在国内的卫生间,马桶旁边一定是有纸篓的,但在日本却很少看到这样的小纸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后来问了一位日本朋友,他告诉我,日本卫生间的厕纸都是用的循环使用的环保用纸,而且为了确保不会堵塞下水道,采用了水溶技术,厕纸很容易遇水溶解。
日本*府认为,看似不起眼的厕所卫生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力、文化和经济。越是内里的东西,越能体现底蕴和实力。
小趣对这个观点相当认可:看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看卫生间;看一个地区是否富裕,看该地区人的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