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这件事,挺麻烦。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规矩,外国人有外国人的礼仪。如果是家常便饭、朋友小聚,这个简单,随意随性才显得亲密。但如果是正儿八经的商务场合,尤其是西餐的商务场合,那基本上就找不到北了。
遇到一位就职国外礼仪公司的朋友,算是个专业选手了,他给出一些建议,大家可以简单了解:
1、东道主的责任
如果你约了客人,那么你需要从头管到尾。你需要提前预定,否则双方到了你说的餐厅,却被告知没有座位或需要等待,那将是很失礼的事情。同时,如果你有足够的诚意,你还要干一些“服务员”的活儿,比如把你的客人引到座位,向他介绍这家店的特色等等;
2、拉椅子的纠结
为女士拉开椅子看着就那么绅士。但最近说法有变: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拉椅子,你替她拉椅子的过程是提醒对方是女性,所以有些女性开始反感这件事。你可以帮对方开门或其他什么的,但不用拉椅子。
这是不是太矫情了?拉个椅子跟性别歧视还挂钩了?看人吧,总有人愿意你帮着拉椅子,可惜我是男的,也没钱,否则也愿意别人给我拉椅子,有范儿。
3、同一个过程
中餐通常没这个问题,但是西餐有。如果你的客人点了开胃菜或甜点,你应该和他一样。别弄成客人在吃,而你看着。
4、台面的摆放
一般这事儿不用你管,不过万一呢?快速记忆:英语左和右,左有四个字母,右有五个。英语的食物也是4个字母,所以所有食物都放在餐盘的左面,包括面包、色拉及其他菜品。玻璃是五个字母,所以要放右面。所有玻璃器皿都在餐盘右面,饮料是装在玻璃杯中的,当然也在右边。另外,叉子是四个字母,靠左放;勺和刀都是五个字母,靠右就对了。
您不会拼英文?喝酒喜欢抱瓶吹,吃爽了就上手?那您随意,至少把刚抠完脚的手在台布上蹭蹭。
5、餐具的讲究
面对桌上的一排餐具,很多人是莫名其妙的。最大的叉子是主菜的叉子,而色拉叉比较小。最大的勺子是汤勺。另外如果你点了鱼,有时会有鱼刀和鱼叉。甜点的叉子和勺子通常会跟着甜点一起来,也有事先放在盘子两边的。
就连很多外国朋友也烦这种餐厅的腔调,有时想想,要是你去哪个菜馆,每人跟前放五六副大小不一的筷子,这顿饭还吃吗?
6、暗语
把刀放在盘子的顶部,叉子放中间,这时服务员就知道你还没吃完,只不过先歇会儿;如果刀子下面的叉子的对角线穿过盘子,那么服务员就知道你吃完了,该收盘子了。
我最喜欢没事拿叉子转着玩,你猜服务员会不会在后面等着看叉子停在哪?
7、收拾
很多人有好的习惯,吃完了将用过的餐具堆放在一起。在商务场合还是算了,你不是服务员,这不是你该干的。(我个人强烈鄙视那些不为服务员考虑的人,如果我帮餐厅拖地,他们能让我免单吗?)
8、餐巾纸
餐巾纸只是用来擦嘴的,如果你要擤鼻子,请去洗手间。
9、打包
全球一个样。如果你确定是商务餐,就不要打包了,因为你为的是生意,而不是剩下的食物。不过如果你打包了,也做成了生意,也许以后你会把这事写到回忆录里。
10、客气
在这样一个场合下吃饭,要显示出你的素质。对餐厅的服务,尽量多说“请”或“谢谢”。别老说这不好那不好的。这种“否定”的“负能量”的氛围很难界定。你的客人很快就会感到非常别扭,他不知当中有没有那句话是夹枪带棒针对他的。
反正像俺这样的人听他说这些规矩就一头汗,还是那个痛快:老板,来五十个串,一瓶啤酒。甭麻烦,我们俩挤挤就行。哥们,吃这个香,那五十万货款哪天能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