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扔,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何要分类垃

在空间站生活期间,三个航天员日常工作和生活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垃圾,神舟货运飞船带去的“快递”,以及一日三餐产生的厨余垃圾,这些垃圾都会被打包起来,然后扔掉。那么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要对垃圾进行分类,直接装起来扔掉不可以吗?如果不区分会不会造成危险呢?

太空吃饭看着爽,垃圾分类必备可少

“我在太空喝饮料,感觉良好!”当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喝饮料时开起了玩笑,紧接着不小心洒出来几滴饮料,他抓紧拿起纸巾就去擦,表演了太空如何“擦空气”,这时王亚平更换了垃圾袋,她抓住了一张“在逃”餐巾纸,将它放入垃圾袋内。

在天和核心舱里,三位航天员吃完美美的吃完太空餐,在工作间隙做了一些太空大扫除的工作,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空间站内打扫用餐区,并且对垃圾做了精心了分类收集。

可以看到,即使在太空,中国航天员也严格遵守垃圾分类原则,将厨余垃圾、食品包装袋按照干、湿垃圾分类装进了不同的袋子,以后这些垃圾都是扔,又不可能回收,为何在太空还要进行分类呢?

其实,在失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将垃圾装起来,一些湿垃圾的水分就会跑出来,一旦悬浮在空中的食物碎片或者水珠,被航天员吸入肺中,会造成极大的危险。或是飘逸到空间站的夹缝里,也会对设备造成重大威胁。

所以,航天员都会对垃圾进行收纳,最终带回地球。之所以分类,是因为这些垃圾需要不同的密封等级,干、湿分离只是 步,更重要的是对湿垃圾进行密封,要不然这次神舟十三号要在太空生活6个月,光产生的异味或者细菌都会极大威胁航天员的健康和飞行安全。

因为,这些垃圾会被集中在返回舱段,等到返回地球时,在进入大气层时充分燃烧,而存放阶段必须根据其性质进行包装。

实际上,不光生活垃圾需要分类,人体排泄物也进行了充分的回收,然后才将残渣作为垃圾打包,已被以后返回地球时带入大气层。

太空碎片已经太多,各国处理垃圾形成默契

目前在太空,人造的太空垃圾已经数以万吨计量,无论是高低轨道,还是体积大小,哪怕是微米级别的颗粒垃圾装上卫星或者飞船都会造成重大危险,轻则损坏航天器,重则致命。

无论是空间碎片还是微生物都会给人类探索宇宙带来巨大风险,现在人类可以监测的超过10厘米的太空碎片就已经2万多个,国际空间站自建成以来,虽然一直防止被碎片集中,但是还是防不胜防,年5月,国际空间站上悬窗还是被撞出了一个直径7毫米的坑。从这种情况来看,人类探索太空必须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不然的话,以后发射航天器,光计算避让太空碎片或者设置防护层就要耗费巨大。

在空间站生活,更要注重清洁,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空间站内,理发时有专门的吸尘器将碎发吸入收纳,而吃饭、上厕所都要对垃圾进行处理。其中有水分飞部分进行干湿分离,对含水液体进行分离净化,成为补充水源。而干垃圾打包,已被日后处置。

这样做,不仅为了整洁,减少太空垃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避免微生物的产生。

年,NASA通过研究发现,国际空间站上已经广泛存在各种微生物,检测出葡萄球菌、泛球菌、芽孢杆菌、金*色葡萄球菌,这些微生物都会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巨大危害,如果微生物附着在电路板、仪表盘、宇航服等,行程生物膜,不但会腐蚀相关材料,还是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所以,多国达成共识,一方面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建立逐步清理太空垃圾的机制。比如年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通过《空间碎片减缓准则》,将探索太空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按照不同阶段,给出了基本原则。而对于已经产生的垃圾,则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使用“渔网”、机械臂、发射激光,或者发射专门飞船进行清除。但是实施起来技术上还有很多难题,目前只能尽量减少垃圾留在太空中,目前各国已经形成了默契。

处理太空垃圾代价大,中国航天做出表率

由于早期人类探索太空时,受技术和认知限制,垃圾是随便丢弃在太空的,使其成为太空碎片的一部分。美国NASA就曾经想从国际空间站向太空丢弃过经过干燥的尿块,结果酿成了大祸,尿块击中了印度尼西亚的一枚人造卫星,从此以后,NASA再也不敢将垃圾随便扔到太空了,全部打包带回地球。

后来经过技术发展,太空厕所建立起来,逐步将人体排泄物,已经太空生活产生的垃圾进行储存,一般等着补给舱运送完货物之后,将垃圾装入船体,伴随着它返回地球时,在进入大气层时,因为摩擦从而实现了空中焚毁。

我国从载人航天开展以来,就将处理太空垃圾做出了专门的设计。早期时使用尿不湿收集粪便,生活垃圾打包随着返回舱回到地球。后来,我国专门研制了太空马桶,对尿液、粪便进行收集,对水分进行回收。

而无论是发射到入轨阶段产生的垃圾,还是驻留空间站产生的垃圾,都做出了充分的考量,一方面对火箭、飞船的残骸落区进行设计,尽量使其落入地球上的无人区,另一方面在太空中产生的垃圾也尽可能地进行初步的回收利用, 整体打包,随着航空器回到大气层。

可以说,中国从开展航天活动一开始,就将探索宇宙空间视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从那时起,减少对太空的污染,分享探索成果,中国航天无疑做出了表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hy/552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