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这个轰轰烈烈的高考月,在全国人民都忙着关心高考成绩、招生信息时,上海人民的画风却有些清奇——他们正忙着学习如何“扔垃圾”。
7月1日,由上海市人大制定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要开始正式实施了,垃圾不分类就扔掉,即将属于违法行为!
“你是什么垃圾”
在此次上海的垃圾分类里,红、蓝、黑、绿四色垃圾分类箱分别对应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以及厨余垃圾,7月1日起,扔错垃圾者即将受到50-元罚款。
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新职业”垃圾分类指导员应运而生。于是上海市居民每天一出门,就会接收到来自社区大妈的灵*拷问“侬(你)是什么垃圾?”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还比较好理解,但干湿垃圾的分类可就难倒了一大片人。
因为干湿垃圾的区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干湿”。比如湿纸巾、浸湿的餐巾纸、尿不湿虽然含水,但它们都属于干垃圾;瓜子壳、鸡蛋壳、鱼骨再干,都属于湿垃圾!湿垃圾即有机垃圾,容易腐坏,产生恶臭,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而干垃圾则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较小,但无再次利用价值。
以周董周杰伦 的奶茶为例,在上海喝奶茶,得把奶茶喝尽、珍珠吃完,将被子清洗干净晾干后,才能将包装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同理、外卖、咖啡的处理也必须如此。
垃圾分类,强者愈强
作为财经自媒体,我们当然还是要回到财经的领域里来。
自0年中国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以来,一波创业企业开始经营垃圾回收,然而红极一时之后都不了了之。曾有人分析原因:“互联网+回收”并没有提升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
早进场的互联网公司做得很重,自建运输体系及分拣中心的弊端是扣除人力和运输成本后,毛利远远低于做传统废品回收的散户们。同时,之前并没有公司做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是两个概念,前者更难。
对于创业者来说,垃圾分类与用户息息相关,需要通过时间建立品牌认识,培养用户习惯,快不了。做垃圾分类行业,需要长期的品牌带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初创公司都不太想从垃圾分类切入的原因。
风口上的垃圾分类就变得十分矛盾:投资人期望创业者能快速占领市场,而创业者认为这是门慢生意。
垃圾行业是个慢功夫,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更多利润,创业企业要承受更大的融资压力,其中大企业则拥有更多机会,因为他们有充足的资金弹药,扩张时不用承受融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