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完美教室呵护一树一树的花开记房村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棵开花的树。年,我有了一个新身份——班主任,我成了46个孩子的“王”,我们共同打造了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天地。我爱我的新身份,我爱我的新天地。这一年我38岁。因为热爱,所以无所畏惧;因为热爱,所以无所不能。我和孩子们把班级的这一亩三分地化作一块块耕种的“心田”:一块播撒自信和尊严,一块播撒希望和努力,一块留给兴趣和分享,一块留给挫折和担当……我们把各自的梦用集体这根纽带串联起来,装点教室,写成信仰。蓦然回首间,春华秋实,感慨万千。

用童心理解童心,用心灵通往心灵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是,新学期的 次见面,我就给孩子们带上了我的见面礼,一份我亲手设计和装订的日记本,名字叫“文绘心田”,我给孩子们说:“可以在这个上面尽情地表达你的所思所想。”大胆的孩子问:“是要写日记吗?”我佯装思考了一下,认真地说:“或文或绘,可多可少。”很多人追问:“可以画画?”我说:“当然!也可以是诗。”

  我的“孩子气”瞬间安抚了他们,同学们交头接耳,兴奋不已, 有学生问我是不是原来班主任的兄弟,感觉我们长得很像。那一刻,我想我拿到了通往他们心灵的 把钥匙。

  后来也因为人手一本的“文绘心田”,让我解锁了不少同学的个性,破获了扑朔迷离的案情,解答了他们心中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脑洞大开,一起挥汗如雨,疫情的春节,我们共享线上春晚,夏日的午后,我们忘情的阅读接力……不知什么时候,我呆在教室里的每一分钟都变得那么自然,仿佛是他们之中的一员,又像是他们知己。

  我带的是一个融合班级,有更多的与众不同。接纳,是我走进他们的第二把钥匙。芸芸是一个多重残疾的孩子,不能独立行走,也没有同龄人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但却十分要强。课堂上她时常因为自己的跟不上而情绪激动,发起火来,必须由妈妈单独带出教室安抚情绪。

  如何让普通生和特殊生在同一个课堂学有所获,成了我这一年最重要的课题。我自学了融合教育的相关课程,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任务单”,让芸芸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还让她体验到了集体的归属感。我顺势利导启发孩子,世界并不完美,但因为有爱而处处充满生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让我们用身上棱角拼成一个完整的多边形。同学们看到我和芸芸小组的互动都跃跃欲试,有的陪芸芸参加课间操,有的加入了她的资源教室,芸芸的紧张情绪缓解了,同学们之间更加珍惜了。

  小风是一个多动症儿童,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同学们更是避之不及。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决定和他先谈一谈,谈话的前半程并不顺利,因为我问什么问题他都一言不发,两只脚踩在一起,眼神游离,我知道这是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于是我换了一个方式,我说:“我找你来主要是想布置给你一个任务,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愿意!”他不假思索的回答,眼睛紧紧地盯着我的嘴,生怕我收回刚才的话。我笑了,我猜得没错,他是渴望获得尊重和机会的。我对他说,获得尊重是每个人的权利,老师相信你。

  从那天起,让我震惊的事发生了,我只是让他负责把午餐的小点心取到班级,而他却把午餐盒变成班级的风景。我们学了《沙滩上的童话》,他把奶盒拼成一个城堡,我们诵读《悯农》,他在蛋糕底下铺上一层层餐巾纸,我们跟着课本去旅行,他在橘子上写上了“正是橙*橘绿时”。有一天中午,他跌跌撞撞的跑进我办公室,塞给我一支红笔,尴尬的笑着又跑走了,我想,这大概就是对我的接受和肯定吧。

  用童心理解童心,用心灵通向心灵,这一把把钥匙帮我打开了一扇扇心门。理解,如同空气,自由好比阳光,我和我的孩子们在共同的天地里,享受平等的对话,谱写民主的新教育。

每月一事: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每月一事,是新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即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就是伴随他们一生最重要的良好习惯。我觉得这个活动太好了,于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应运而生。

  我们利用班会制定“每月一事”的内容和责任,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基层管理组织,冲刺和挑战是激发学生自动自发的源泉。班干们干劲十足,经常看到他们三五成群组织开会,研究管理制度,商讨帮扶对象,他们还成立了卫生培训班,眼保健操培训班,背诵培训班等各种小互助小组。同学们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因为除了集体荣誉,我们还搭建了一个“ 擂台”,每月一事稳者胜,大家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收获了平等、坚持、合作和自信。在我们这个班级体里,因人设岗,因才定岗,真正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尽管如此,我觉得还不够,因为学生作为成长阶段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在学校的一日生活也是相对的。于是我们把每月一事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创设了班级版的“生活课程”。

  生活课程以“明理、启智、感恩、责任”为核心,选取同学们中间比较   通过每月活动的推进,我们不禁发现,同学们不仅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还改掉了很多坏习惯。他们体验生活,生产榜样,以轻松而自由的灵*,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过程。

从家校共育到家校相长,打造我的同盟*

  生活课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知道学校的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家长是老师不可缺少的同盟*。只有家校共育,才能传播好习惯,塑造好性格,才能更好地创造全面、健康的教育生态。然而,在家校共育中,家长是否配合、能否配合取决于家长本身,也取决于班主任的认知和协调。

  家长是孩子的 任老师,如何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如何让家长学会当一名合格的老师,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利用家长群建立了家校共育小组,把相同兴趣的家长组织在一起,把孩子互为好朋友的学生家长编在一起,把参与管理的爷爷奶奶也组织起来。

  我利用每周发送安全教育平台的时机,带领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内容,一年的时间,我们共同读完了一本《家校协调伴成长》,推荐阅读了《正面管教》和《同理心成长》两本书籍。

  我还组织家长一起听如“三宽课堂”这类的家庭教育的讲座,让家长增长知识,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这个寒假里,我还组织了“疫起过春节”线上联欢会,不仅和谐了亲子关系,也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

  家长的力量是无穷的。疫情期间,我们无法组织线下活动。我就利用网课和线上资源,和家长们互通有无,密切配合,有时候我是线上主播,家长是线下辅导员,有时候学生化身小老师,家长就是演员和观众。为了更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家长给我出了不少好的建议。班级里的医生妈妈,消防员爸爸还作为嘉宾,为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的生命教育课。

  从家校共育到家校相长,我们成了亲密无间的同盟*。

育人育己,走上理想的教育之路

好的家长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样,好的老师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传道解惑,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我深谙自己对孩子的重要性,因此非常注重自我学习和思考。

  迄今为止,我读完了《正面管教》《给教师的建议》、《读懂孩子》以及《班级管理日志》等书。我还坚持每周撰写读写随笔,总结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珍惜每一次参加教学论文的机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收获了铜山区教育论文一等奖、铜山区 教案一等奖、辅导学生在时代英语报发表文章,顺利结题徐州市个人课题等成绩。

  有人说,你这个年纪开始干班主任,一切从头开始,没什么意义。我却甘之如饴。因为陶行知先生说:“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是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也在开花、成熟,同样收获了极大的快乐。

  很幸运,我遇到了我生命中的那棵树,并且,我还要长成了那样一棵树,一棵创新梦想,创造激情的新教育之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hy/489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