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一次班级开展的社会活动《环保小卫士》中,小朋友们提出在美工区会有纸张浪费的情况,浪费纸也是不好的行为,并且开始好奇纸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
教师研讨
老师们经过多次研讨,探究造纸的过程蕴含了社会、科学、语言与健康等多领域核心经验发展的可能,于是我们对可能涉及的领域核心经验进行了梳理,并制定了项目实施框架。
项目框架
驱动性问题
基于幼儿的好奇,老师们围绕着“如何利用废纸制造再生纸呢?”这一驱动性问题开展,聚焦“听说纸上能生花”这一情境,促使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同伴合作、探索发现,一步步完成项目,实现深度学习和发展。
项目实施
幼儿对再生纸了解的并不多,为了让他们对再生纸的制作原理与方式更为具象,我们组织观看了制作再生纸的科普视频,让他们对制作再生纸有更深入的了解。
1.亲子调查拓展经验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可实操性的条件,为了使他们对纸张有更进一步地了解,通过亲子调查的方式支持幼儿拓展关于造纸材料的经验,让他们了解生活中纸是怎么做出来的,从而萌发对制作再生纸的探究欲望,并对探究结果进行分享。
教师研讨
通过调查记录,幼儿了解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废纸都可以回收利用的,如:被污染的餐巾纸、湿纸等有太多残留物,并存在二次污染风险,一般做堆肥处理。纸巾、卡纸、报纸、画画纸等是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
造纸需要哪些步骤呢?
幼儿将前期视频中了解到的造纸步骤画下来。从他们制定的计划中,我们看到了造纸的步骤与过程,包括碎纸、浸泡、搅拌造浆、抄纸、晾晒、揭纸等步骤,说明他们对造纸操作过程已经熟悉,为后期实际操作进行铺垫。
2.选材分组寻找废纸与工具
废纸不够怎么办?
造纸前幼儿进行讨论,我们的废纸不够,应该去哪里收集废纸来再生纸呢?
我们洗完手擦手的纸巾不要扔,可以来做造纸的纸浆
我们用剩下的画画纸可以拿来制作纸浆,收集起来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去其他班级收集废旧报纸。
用什么工具来造纸?
诚诚和团子在沙水区找来过滤沙子的筛子。
贝贝和芷墨在生活区找到了“烤羊肉串”的小架子。
佳佳和曦曦在美工区找到装橡皮泥的小筐。
教师研讨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都必不可少。”于是,通过师幼、幼幼多方配合,共同收集制作再生纸所需的材料与工具。
制作纸浆
观察记录
造纸体验1.0不同的碎纸方法造出的纸有何不同?
收集完废纸与工具后,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他们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式,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自主选择不同的纸质材料进行造纸实验。
画画纸组
报纸组
卫生纸组
他们对照着之前视频中的操作步骤七手八脚地尝试起来。
在幼儿的努力下,初次造纸就告一段落了,晾晒完毕,他们便兴致勃勃地静等着自己的成品。
漫长的一天过去了,幼儿兴奋地去看自己的再生纸实验是否成功。但是,等到他们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时,顿时愣住了。
为什么纸这么厚呢?有的还有破洞?还有的纸是没有成型的一片片的碎纸?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画画纸的材质是最适合再造纸的,因为它搅拌成浆后造出来的纸比较光滑。于是我们使用画画纸再次进行造纸。
发现问题:太硬太厚?
幼儿通过看、摸的方式与我们平时使用的画纸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再生纸太硬、太厚。
怎样才能把纸变得更小?
捣药罐组
剪刀组
榨汁机组
原来,榨汁机才是使纸张变碎的最好办法!可是,榨汁机造出来的纸和我们平时用的纸比起来还是有点厚、有点硬。
为什么还是又硬又厚呢?纸的厚度和水量有关吗?孩子们的猜想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