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或不应该破坏关系的利器

“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

生活中,当我们听到别人这样指责我们时,心里是不是会翻一个白眼?那我们自己有没有经常这样对别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伴侣这样说呢(当他们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时)?

现实中,还是少这样说比较好,因为“应该”或“不应该”这两个词极具杀伤力,会破坏关系。

“应该”的两层意思

以“你不应该…”开头,你可能脱口而出这些话:

把车开得这么快(或这么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那样做以这种(轻蔑的、贬低的或贬损的)方式和我说话花那么多时间跟你的朋友或家人打电话(或看球赛、玩电子游戏、查看电子邮件等)把这么多钱炒股吃这么多甜点如此敏感心烦意乱……等等。如果你扪心自问,这些不同的“不应该”有什么共同点,你会发现,无论你批评对方的原因是什么,你这样说都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让你感到不舒服。所以,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最深的心理层面上,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或者他们在做什么,会让你不由得感到烦人或无法接受?而且,如果你对自己非常诚实的话,你会发现这里的答案很可能跟他们无关,而是跟你自己有关。

当我们的信仰、偏好、做事方式,或者更普遍地说,我们的个性与我们感觉最亲近的人有重大差异时,我们会感到这些差异的威胁,尽管这种感受是无意识存在的。就好像他们是谁、他们的核心身份,在以某种方式否定或不认同我们是谁。因此,为了维护我们自己(不和谐)存在的合法性,我们不由自主地去寻找他们的错误。

事实上,所有的婚姻冲突都可以通过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感到不安并感受到与伴侣相异的威胁来解释。

很明显,虽然一对夫妻可以志趣相投,但他们不是彼此的克隆人。因此,一天几次(或更多次),他们之间无可争辩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紧张和冲突。但正如前面所说,他们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意识到促使他们经历这种紧张和冲突的根源。

最重要的是,如果两者都没有达到无条件自我接纳(坦率地说,我们中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当他们的伴侣与他们不和谐时,他们会开始质疑自己。但与其觉得自己是错的、不好的,不如把对方看成有缺陷的人,这样不愉快感会少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当对方让我们感觉“无力”的那一刻,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指责他们的错误。这可能涉及到一些琐碎和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我们的伴侣如何将餐巾纸放入纸盒里。

所以“应该”第一个真正的意思是:

“你应该更像我………那么我就会对我俩的关系感到更舒服。”

如果这个结论听起来很奇怪,夸张,甚至幼稚,扪心自问:在你自己的关系中(过去或现在),这难道不是你和你的伴侣经历过的几乎所有挫折的原因吗?只有最聪明、最开明的人才能过上不需要评判别人或对别人的评判做出反应的生活。他们可以避免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能够无条件地接受自我和接受他人。其他人与他们有什么不同或者如何评价他们其实对他们并不重要。他们充满自信和安全感,他们的内心很简单,不容易受到人际差异的影响。

但可悲的是,对于我们其他人来说,当有人的言行“提醒”到我们需要如何看待自己时,我们几乎忍不住马上奚落他们。每当(尽管是无意的)他们的言行开始让我们怀疑自己时,我们对他们的积极情绪就会自动下降。

最后一个讽刺的是,在求爱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被未来伴侣的差异所吸引。不知不觉中,我们感觉他们好像会“完成”我们,也会满足我们在原生家庭从未充分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潜在的生活伴侣表现出一种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错过的关怀和关心,这种吸引感尤其真实。只有在“蜜月”阶段结束后,我们才能进入一场几乎是全球普遍存在的权力斗争,即谁的需求应该优先考虑。直到人们意识到,在表面之下,这种不幸的关系阶段可能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专家们一再强调,最健康的婚姻关系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或协作关系。因此,“应该”传达的第二个信息是:

“你应该把我的需求放在你的前面。”

并不是说我们都是如此自私和高要求,以至于故意让我们伴侣的需要和欲望屈从于我们自己。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暗地里希望我们的另一半能让着我们,让我们感到更安全。

改变“应该”造成的僵局

因此,改变目前可能影响你们关系的“应该”造成的僵局,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这一点。第二步是从一个更客观、更成熟的角度重新审视你们关系中不起作用的部分。

第三步是系统地用合理化的要求来代替你的许多“应该”,这些要求的前提是:不要让你的伴侣牺牲他们的正直或改变他们的个性,以符合你的利己主义偏好。

但在这一切中最关键的是,你要尽一切努力富有同情心地理解和接受你配偶的差异,对你自己的偏见负全责,这些偏见不可避免地受到你自己成长和周遭环境的影响(你伴侣的偏见也是如此),并改变你的偏见比你伴侣优越的心理假设。

认真地这样做会帮助你发现,你的伴侣与你的重大差异不会再对你构成威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jiahuagong.com/afhgx/716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