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短篇,最怕的就是拖沓冗长,情节不吸引人,人物还立不起来。回想中学语文老师讲到《变色龙》《胖子与瘦子》这几篇契诃夫名篇时,都会说“短小精悍”“塑造了典型人物”“针砭时弊,寓意深远”云云,听起来非常厉害~
那么,契诃夫又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呢?听研习君今日开讲啦。
没有童年又怎样
契诃夫出生在相对温暖的罗斯托夫州,和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是老乡(放在天朝这简直引爆文化旅游)。祖父是赎身农奴,16岁时父亲开的杂货铺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他只身留在家乡,靠当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并继续求学。怪不得契诃夫回忆他“小时候没有童年生活”。
年契诃夫考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学习。大学毕业后他在小城行医,医生工作使他有可能接触各类人物。(果然医生是个适合写作的好职业!
东杉君)20岁时,契诃夫开始给幽默杂志写短篇小说,赚取稿费维持学业。这一时期他创作了我国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变色龙》《胖子和瘦子》,拿黑色幽默概括这一时期的风格比较形象。
少时的贫穷给他留下深入骨髓的影响:“我很重视金钱。我被出生、成长、受教育和开始写作的那个环境所腐化,在那里,金钱丑恶地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看到这些,就能理解他为何总爱写那些被生计问题折损得佝偻悲苦的人们。
30岁时,他主动去*治犯流放地库页岛考察,走上了后来鲁迅先生的创作方向,如《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农民》(当然他的主要成就还在于戏剧,但是今天研习君就不做介绍啦)。他终于突破了所生环境带给他的局限。44岁因肺炎去世。
选材:典型人物与背景
所选的人物当然要典型,包括人物的身份、性格、外貌、动作等等。《胖子和瘦子》开头寥寥数语就把两个人物的形象、经济状况立了起来——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瘦子前面一大段都在喋喋不休自己做到八等文官的家庭琐屑,得知胖子已做到三等文官时,对瘦子的描写完全抓住了外貌、动作方面的精髓,上文提到的各种道具也起到了作用——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一个小职员之死》则是把体制内底层职员唯恐得罪上级的心理极度放大,赋予事件一个略显荒诞的理由,从而形成黑色幽默的风格。这个小职员,不也是最典型的公务员系统中的底层螺丝钉?他看演出时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另一部门的领导,看到领导的不耐烦而陷入恐慌。这里并未具体针对他的外貌做具体描写,而是抓住了他的心理状态,并且写出了这恐惧的一次次升级——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第二次道歉时,他的严肃态度与打喷嚏这样的小事形成反差,有了黑色幽默的效果——
第二天,他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xx解释……“昨天在剧场,倘若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被将*苦笑着以为他在开玩笑后,他的恐惧已经到达顶点——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首,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
终于被烦到不可支的将*赶出去后——
他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勾勒人物之后的生活背景
很多人只注意刻画典型人物,却忘了背景。“除了人物以外,要使人“还可以感到人物从中走出来的那个人群、气氛和背景。”这说的是勾勒生活背景的重要性。围绕中心人物,要勾勒一个生活背景,并做到构思精当、富有概括力,运用客观含蓄的叙述笔法写作。有了这样的背景,篇幅有限的小说就有了更大的内容,能够更深广地反映现实。
《变色龙》开头就是警察奥楚美洛夫穿过市集的广场,听见市民们嚷嚷被狗咬了——
奥楚美洛夫把身子微微往左边一转,迈步往人群那边走过去。在木柴场门口,他看见上述那个敞开坎肩的人站在那儿,举起右手,伸出一根血淋淋的手指头给那群人看。他那张半醉的脸上露出这样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坏蛋!”而且那根手指头本身就象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市集广场简直就是武侠小说里的酒馆、老舍笔下的茶馆,三教九流汇集,七嘴八舌讨论咬人的狗是不是将*的,果然反转三次,搞得警察大衣披了又脱、脱了又披,出尽洋相。
《出差》描写了主人公鲁仁德觉醒,他的觉醒过程是在农村生活的背景下发生的。
研习君翻阅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精选,基本上写底层人生活的,开头就直接描写农村、市集的某处场景;写城市生活的,开头会直接点出俱乐部、别墅的地点。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富有概括力的生活背景。
像《牡蛎》的开头——
那是阴雨绵绵的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和父亲站在莫斯科的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感到一种奇怪的病渐渐控制了我。没有一点疼痛,但两条腿不由得弯下去,要说的话嘎在喉咙口,头无力地歪到一边……
本来遭遇饥饿的孩子可以有很多种写法,契诃夫选择把他们逼到绝境,丢弃在闹市大街上,让牡蛎这种孩子从未见过的食物引发他的想象,让伪善的市民嘲笑他,这样的处理让城市、时代的背景氛围就出来了。
“行动派”
契诃夫主张:“在心理描写方面也要注意细节……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看明白。”
看看上文提到的《胖子与瘦子》里,瘦子得知儿时玩伴胖子已是三品文官时,动作的转变,就明白了什么叫“从行动中见精神状态”。
即使是写人物的精神状态,也要有动作。比如写女家庭教师承受不公正待遇的《窝囊》——
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左眼红了,含着泪水。她的下巴开始颤动,她神经质地干咳起来,呼哧着鼻子,可是——她一言不发。
《牡蛎》里用人物的动作表现出了极度的饥饿和癫狂状态——
我感到这股香味惹得我的上颚和鼻孔发痒,而且这种感觉渐渐地遍及全身……旅店,父亲,白牌子,我的袖子,全都冒出这种香味。香味浓极了,惹得我开始咀嚼起来。我又嚼又咽,好像我的嘴里当真含着一块牡蛎肉似的。我感到极大的满足,腿却不由得弯下去,我怕摔倒,便抓住父亲的袖子,身子紧紧贴着他那湿淮液的夏季大衣。父亲紧缩着身子,直打哆嗦。他发冷……我皱起眉头,可是……可是为什么我的牙齿却开始咀嚼起来?这牡蛎样子可怕,令人讨厌,令人作呕,可我还是吃它,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吃完一只,我已经看到第二只、第三只的亮闪闪的眼睛……我把它们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盘子,吃父亲的胶皮雨鞋,吃那块白牌子……凡是我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我统统吃下去,因为我感到,只有吃下东西,我的病才会好起来。那些牡蛎可怕地睁着眼睛,其丑无比,我一想到它们就浑身打颤,但我还是要吃!吃!“给我牡蛎!给我牡蛎!”这呼喊从我的胸中迸发,我朝前伸出双手。……我狼吞虎咽般吃起来,不嚼,不看,也不想弄清我吃的是什么。我觉得,如果我睁开眼睛,那我一定会看到一对亮闪闪的眼睛,螯和尖利的牙齿。我忽然嚼到一样硬东西。嘎巴一声咬碎了。“哈哈哈!他连壳也吃了!”人们大笑,“小傻瓜,难道这也能吃吗?”我记得后来我渴得厉害。我躺在自己床上,却睡不着,因为我全身的痛,发烫的嘴有一股怪味。我的父亲从一个屋角走到另一个屋角,不停地挥着手比划着。“我好像着凉了,”他嘟哝道,“我感到脑袋里……好像里面有个人……恐怕是因为我今天没有……那个……没有吃过东西……我这人,真的,是有点古怪,糊涂……我明明看到那些先生为牡蚜付了十卢布,我怎么不走过去,向他们讨几个……借几个钱呢?他们多半会给的。”……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父亲:他依旧走来走去,不停地挥着手比划着……
极简写法
言简意赅是契诃夫写作技巧上的有一风格。契诃夫极端重视文笔简洁,他说:“简练是天才的姊妹。”并形象地比喻说:“用刀子把一切多余的东西都剔掉。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罢了。”
契诃夫在写作技巧上精益求精,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难怪托尔斯泰赞誉道:“契诃夫创造了新的形式……从技巧上说,他,契诃夫,远比我高明!”高尔基也称赞道:“作为文体家,契诃夫在我们当代艺术家中是唯一掌握了‘言简意赅的高超写作艺术的。”
《哀伤》只有几千字,但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对过去四十年生活的回顾及细节描写等艺术笔法,揭示了一对贫穷夫妻苦难的一生,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令人心颤的悲剧。
契诃夫法则
契诃夫法则指的是,故事早期出现的某一元素,直至最后才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来自于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在故事开头出现过的物品一定要在后来用到,否则,它压根就不应该出现。”
就像《变色龙》开头专门写“警官奥楚美洛夫穿着新的*大衣”,这可不是闲笔。
先是厉声呵斥不管好狗的市民们,得知狗是将*家的后——
嗯!……你,叶尔迪陵,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
在第二次剧情反转时,大衣又派上了用场:给我穿上大衣吧。……好象起风了。……怪冷的。……你带着这条狗到将*家里去一趟,在那儿问一下。……你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你送去的。
还有上文提到的《胖子与瘦子》里,开头写瘦子的行李,后面二人地位出现巨大落差后,种种行李作为道具都派上了用场: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