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主任会议通过年立法计划,其中《泉州市露天烧烤管理办法》是审议项目之一。记者获悉,目前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已完成相关立法调研、评估工作,并已将立法工作委托给华侨大学法学院。
昨日,市*协委员、民盟泉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余嘉容,市*协委员、农工*泉州委员会委员邵晏,鲤城区海滨街道东鲁社区书记*江华做客东南早报“一线通两会”工作室,为泉州露天烧烤立法建言献策。
百姓声音
烟雾噪声让市民整夜难眠
“烟雾太大了,根本开不了窗。”家住市区泉秀街中闽百汇旁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他家楼下有露天烧烤摊,经常有浓烟飘到家中,“晚上想睡个安稳觉都难”。
市区运通路的一位住户介绍,几年来小区楼下烧烤摊的生意都很好,特别是一到夏天,经常都是通宵营业,喝酒猜拳等噪音严重扰民。另外一位市民苏女士则告诉记者,自己此前曾看到烧烤摊贩在内沟河上清洗烧烤用的肉和菜,之后便再也不敢吃烧烤了,“他们的食品卫生问题确实是大问题”。
据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年以来,泉州中心城区共接到有关露天烧烤的举报次,其中鲤城80次,主要分布在钟楼、新华桥头、近圣路口、源和路口、美食街、繁荣路;丰泽次,主要分布在东美、滨海酒店边、西湖公园西大门、祥远路、后坂、草埕花园、云谷桥头;洛江32次,主要分布在医高专对面、安泰路;泉州开发区4次,主要分布在德泰路锦绣江南、崇仁街;泉州台商区2次,分布在亚艺园、张坂凯林路口。
危害分析
四大危害影响市民日常生活
目前,露天烧烤摊发展十分迅速,在泉州许多人流大的公园门口、商场广场、医院周边、学校路段等主次干道都存在着烧烤摊。因其流动性强、隐蔽性大、时间灵活,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顽疾。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露天烧烤容易产生大量烟雾和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出国家标准十几倍,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对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构成严重影响。因露天烧烤往往摆设在居民较集中的街道旁或小区内,常常伴随着谈话声、划拳声、大笑声、吆喝声等,有严重的噪声扰民现象。
同时,露天烧烤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食品袋、餐巾纸、食物残渣、食品外壳等随意丢弃,易造成固体废物污染。此外,露天烧烤大多是无证经营,其卫生状况差,食品原料来源无保障,餐具消*无保障,食品加工设施简陋,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建议提案
划定区域引导摊贩入店经营
市*协委员、民盟泉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余嘉容表示,泉州已经打响了“古城品牌”,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但是,钟楼等古城地标附近,包括烧烤在内的流动摊贩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她建议,让露天烧烤摊从古城范围内“撤离”,将摊贩引导到集中区域,也便于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管理。
“划定专门的经营区域是前提,立法重要,执法更重要。”余嘉容说。
“对露天烧烤摊全面取缔是不现实的,是否可以考虑在古城范围内利用现有的项目和场地建设美食城,将各类流动摊贩引入经营,同时做好除烟设施的配备工作。”泉州市*协委员、农工*泉州市委员会委员邵晏表示,在美食城模式之外,泉州其实已经有不少经营情况较好的流动摊贩在原本经营的位置就近找到店面,“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引导露天烧烤摊贩入店经营,相关*府部门是否可以考虑为其提供场地租金、设备等方面的补助”。
鲤城区海滨街道东鲁社区书记*江华表示,市区涂门街路段每到夜晚便有许多露天烧烤摊,烟雾和噪音对周边居民产生了很大影响,建议通过划定区域、限时经营来缓解现状。
用无烟炭对原料进行溯源管理
*江华建议烧烤摊禁止使用木炭原料,尽量改用无烟炉具、无烟炭火等环保材料。她表示,露天烧烤摊还涉及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建议监管部门对食品原材料进行溯源管理。
邵晏表示,露天烧烤摊不仅影响居民区,学校周边更是其扎堆经营的地方。如市区学府路周边有许多学生,烧烤摊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存在影响,因此针对露天烧烤出台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市*协委员郭均铭表示,近几年,泉州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来泉州旅游的人快速增多。包括烧烤在内的很多小吃直接摆在街道两旁,难保证食品安全。他建议,烧烤摊贩的整治工作要进行拉网式的全面清查,查找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督查到位,落实到位,整改到位。
登记备案建立监管举报制度
“年,我刚到泉州时,街边大排档很流行,现在市区就基本看不到曾经乱糟糟的大排档了。”邵晏介绍,在过去20多年里,市*府治理大排档乱象的工作模式和经验也可以用在治理露天烧烤的问题上。
他建议,引导入店经营的同时,还要推广摊主备案登记制度,并与个人征信挂钩,“在每个摊点门口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