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二战正酣的时候,美国贝尔公司就开始着手研制一款单发的轻型直升机,年样机试飞,公司内部编号贝尔-30。年直升机获得民用适航证书,成为世界上 款获得此证书的直升机,飞机编号在头一年也被更改为贝尔-47。
贝尔-47直升机年美*陆航购买了28架贝尔-30用于测试,年又购买了65架,这一批直升机被命名为H-13B型,绰号“苏族”(美*从此开始用印第安部落的名称来命名直升机,如易洛魁人)。年美国组成了 个直升机战术研究队,专门负责探索直升机这种新式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价值,以及探索相关的战术,为直升机的发展指明方向。
H-13作为早期的直升机,结构还十分的原始,全重千克,主旋翼和尾桨都为二桨叶,动力为一台马力的莱康明TVO--F1A活塞发动机。驾驶舱采用大面积气泡式透明舱罩,发动机、尾梁等裸露,滑橇式起落架,起落架上有小型轮胎供地面移动。
H-13直升机飞机 飞行速度千米每小时, 飞行距离千米,实用升限米。飞机没有货舱,在滑橇式起落架的上方可以临时堆放一些货物或者最多2副单架,货物重量不超过磅。
H-13直升机 的优势就是可靠,飞机谈不上装甲保护之类的,但是机械运转、操控稳定,很少出现问题。
H-13轻型直升机H-13直升机首次参与实战就是 ,年美*开始往朝鲜半岛部署直升机部队,考虑到飞机的实际情况,这些直升飞机主要负责运送伤病员和物资等。虽然苦逼的伤员只能躺在担架上被绑在机外,在冬天尤其“冻人”,但是此举仍然挽救了不少的士兵性命。
年美*开始着手考虑给直升机安装武器系统,最初在陆*航空学校的校长的领导下偷偷进行,因为害怕这个项目被上级否定了,因此项目初始并没有上报,连活动经费都没有。项目的实际负责人范德普尔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展开工作,最初的设计图纸是他在用餐期间突发灵感,在一张餐巾纸上画的草图。
武器挂架这张草图的基本武装就是在机体两侧安装火箭弹发射器,最终的成品就是总共有8只89毫米火箭弹发射筒,以及2挺7.62毫米机枪的武装直升机。当时*队高层大部分人都认为直升机太脆弱,无法承受发射时产生的后座力。
接受改装的就是H-13,它被停放在一个高台上进行了发射实验,证明直升机可以承受武器发射的后坐力,之后更加复杂的武器装备和飞行中发射武器的测试陆续展开。
救助伤员实践证明就算是H-13这样的轻型直升机也是完全能够承受小口径机枪、火箭的发射后坐力的,*队高层开始接受武装直升机这个概念,并在其他更大型的直升机上展开实验。当然这个时候的武装直升机仅仅是安装了武器的常规直升机,和后世专业的武装直升机不同。
越战中美*的直升机表现优异,而且证明直升机也需要有装甲保护,H-13难以应对自动武器横行的现代战场。
H-13轻型直升机H-13不适合战场,但不代表这种机型就没落了,民用版的贝尔-47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活跃,先后推出了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贝尔-47G3型、贝尔-47G-4A通用型等多个型号,另外还有教练型等。
*用版本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从美*中退役,而民用版本的至今仍在使用,是学直升机驾驶技术的 机型。